21天写作计划是希望能够通过21天有效的坚持,找到写作的感觉。主题不限,生活中的一切皆可作为题材。
为什么是21天,因为有个“21天习惯养成周期”的说法,至于有没有道理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坚持21天就是了。
那么21天之后呢?21天只是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结束后,我会根据情况进行一个总结,调整策略。或许,我会调整为每周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也或者我发现我根本就不是写作的料,还是洗洗睡吧。但我希望不是后一种情况。
下面就开始我的21天写作计划的第一篇吧。
计划做自己的个人网站和自媒体已经一个多月了,酝酿良久,终于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百家争鸣的互联网时代》,链接:http://www.jianshu.com/p/1cb6f8f793a6。在其中一个平台发表被拒绝,理由是:无实质性内容。
一个小小的打击,让我引起了反思。重新去看这篇文章,确实言之无文。前面是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些主要企业发展历程的罗列,然后提到了现在互联网并不乐观的现状,而后就是自己模糊不清的观点,而且用了一句被用烂了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最后用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来收尾。文章成了一系列事例的堆砌,而无自己的核心观点。
这种文章确实该被拒绝,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这种没有思想的文字来滥竽充数,这简直就是谋财害命嘛!
所以我开始反思,如何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1、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我翻看了之前所写的文章,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之前写的文章主要有三类:诗歌散文类、议论说理类、技术类。
诗歌散文类主要是在大一大二大三时期,那时有大把的时光,徜徉于图书馆。看泰戈尔,看汪国真,看雪莱,看纪伯伦。那时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有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华,有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浪漫主义。因此我用了诗歌散文来记录那白衣飘飘的大学年代。
议论说理类主要从大三大四开始,我找到了这两篇文章:《再论大学读什么》、《大四应当这样过》。这个也恰好是当时心理的写照,大三了,开始考虑我们大学应该学习什么,面对当时的迷茫和困惑,我开始从网络寻找一些经验,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于是就有了《再论大学读什么》。再次去看,虽然是比较浅显的说专业知识重要性的道理,但当时还是登上了校报,而且是第一版,说明编辑还是比较理解大学生迷茫的状态,认为这篇文章或多或少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和思考吧。《大四当这样》是在大四找工作结束之后写的,面对自己找到工作之后的状态,开始思考大学是否应该这样设置和安排课程,我的观点就是,取消大四,更早地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
说到技术类文章,我还是感觉很惭愧的。毕业之后从事技术也快六年了,这期间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写博客,然而并没有形成系列型的栏目,甚至一篇非常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的文章都没有。所以我得好好检讨去了。然而也是这次写作让我重新认识到这个问题,写作能带动人的思考,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自己。
所以,从以前的文章中可以总结出一点理论,就是在正确的时候写正确的东西,写作灵感来源于当时所处的环境。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在忙着看各种诗歌散文,享受大学生活,自然写不出《大四当这样》这种文章,再比如现在忙着做IT产品,自然也写不出优美浪漫的诗歌散文了。
2、我希望从别人的经验中给自己一些指导。
在简书上搜到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开始写作?系统、中肯的建议》http://www.jianshu.com/p/f571371da015
从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我们能学到不少的写作的方法,比如大量阅读、模仿优秀的作品,以及选择写作方式、写作过程中的一些策略等。
知乎上《如何开始写作》的一个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284698
关于写作流程的一个建议:1、寻找灵感,简单的说就是来自于生活方方面面。2、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作出文章的骨架。3、成形,依照思维导图初步完成。4、优化,内容调整和配图。5、发布。我认为也是不错的写作流程,可以去实践。
当然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到更多的写作密籍,但是真的密籍就在于自己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密籍的正确性和找到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密籍。
3、我对如何开始写作的思考和总结
前面第一条是自己的实践经验,第二条是别人的经验。从这两条及我的思考中我总结了以下的方法论:
在正确的时候写正确的东西,写作灵感来源于当时所处的环境。
思考是文字创作的来源,培养思维习惯。
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例如:灵感->思维导图->成形->优化->发布。
正确的坚持。一万小时理论提出了坚持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无意识的坚持,而需要持续总结和反馈,用正确的方法坚持。
如果你对21天写作计划也有兴趣,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think12,我会建立一个21天写作计划的群,对我们的文章相互点评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