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是不是属于标题党常用的格式,这些媒体文章也只是为了吸引人,所以在我心里标题党没那么讨厌。
《摔跤吧,爸爸》电影已经上映快一个月了,本来早就要去的。一直耽搁到昨天才去。原本是一部关于梦想的励志电影,我却如看悲情片一般哭成了狗。
电影是讲述了印度一名前途无量的摔跤男运动员马哈维亚因为生计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摔跤运动,而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一枚金牌,于是他寄希望于下一代。他期待着妻子给他生下儿子,好替他完成梦想,然而老天就是不如他的愿,四个孩子都是女孩儿……他把挂在墙上的荣誉奖牌都取下来收进箱子里,他死心了。他打算好好生活,就这样平静地过完这一生。然而过了几年,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和两个男生起了冲突便把他们一顿暴揍,两个男孩儿被打得鼻青脸肿,家长找上门来讨要说法。妻子面露难色,可马哈维亚眼里闪过一丝光……
“谁说只有男孩儿可以当摔跤手,有些人注定是当摔跤手的料,我的两个女儿不就是嘛。”这是马哈维亚当时的心理独白,他很好奇女儿是怎么个打法,于是让女儿重演了那一幕。他看到了希望,他坚信女儿可以替他完成金牌梦。当晚便和妻子商量以后不要让两个女儿做家务了,练习摔跤。每天五点起床跑步,高强度的训练让两个女孩儿上课倒头就睡,而且还要面对其他人的嘲笑,两个女孩儿无法拒绝父亲的要求,只能坚持训练。
一开始无法忍受父亲高压训练的两个孩子开始了她们的反叛:把爸爸的闹钟调晚、偷偷跑出去玩、说在泥地里训练让长发里长满了虱子……可是这些在父亲眼里看来都是可以克服的,他让两姐妹剪掉长发,穿上男生衣服,只为了更好训练。两姐妹一开始是无法理解父亲的直到朋友出嫁时的一番话让姐妹俩定了心。两姐妹吐槽父亲的严厉,可朋友却羡慕他们父亲可以为了他们忍受来自别人的嘲笑与误解,为了她们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自己的父亲只是想把自己抚养到合适年纪就嫁出去,跟印度的大部分女性一样。
两姐妹哭了,因为她们发现自己有这么好的父亲却不懂得好好珍惜。第二天一早就早早开始训练,再也不喊苦不喊累,很快有了一个摔跤比赛,父亲带着两姐妹去参赛,姐姐在赛场上虽败犹荣,赢得了赞助商给她的特别奖励。是啊,多么罕见啊,印度哪儿来的女摔跤手啊,这可是头一遭。第一次的失败激发了姐姐吉塔强烈的好胜心,比赛回家后的当晚,她问爸爸:“什么时候我可以再参加比赛?”马哈维亚欣慰地笑了,他发自内心的喜悦,多么优秀的两个女儿啊,她们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摔跤选手,为印度赢得金牌,他始终坚信。
时间流逝,吉塔越战越勇,她打败了身强体壮的男子,一场场比赛最终让她走到了全国冠军,她有机会进入国家体育学院训练了,她很兴奋,她相信那里有更好的训练环境和训练技巧等着她。她离开家离开了父亲的指导,她在国家体育学院学到了新的技巧,她开始质疑父亲训练技巧的老套,她不再认真听父亲意见,她开始爱美,开始关注其他的事情,自然无法专注于训练。然而,她越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输得越惨。因为教练的方法并不适合于她,她的光环不在了,而一直听爸爸话训练的妹妹巴比塔却越来越好赢得了全国冠军同样进入到体育学院来训练。妹妹一直信任父亲,也一直遵守着父亲的要求,吉塔受到挫败后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究竟该怎么做?她在妹妹的鼓励下给爸爸打了电话,并向爸爸求助如何进步,马哈维亚二话不说就来到姐妹俩身边。经过爸爸的指导,吉塔又找回了赢得比赛的状态,越战越勇。
后来,训练队友发现姐妹俩大清早偷偷出去接受父亲训练而差点儿被退赛,此时离世界级比赛不过六个月的时间,父亲马哈维亚恳求相关人员给姐妹俩机会才留下来,条件是姐妹俩不可以再接受父亲的训练。为了继续给予吉塔指导,父亲认真研究吉塔的比赛视频然后用电话告知在视频哪个地方做的不好应该怎样改,就这样的坚持吉塔进步很快,成功通过国家选拔代表印度参赛,虽历经苦战但最终她实现了父亲的梦想,妹妹也在几年后的比赛中夺得金牌。
我几乎是一边看一边哭,感动的是父亲马哈维亚的隐忍付出,感动的是姐妹俩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我后来想我为何苦得如此伤心,大概是因为我在影片里看到了我和我父亲的影子。我父亲的辛勤付出我又何尝体会过?我又何曾为梦想如此努力过?我哭,因为我就像个没有梦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才能吃到糖。
这段时间过得有些颓废,容易东想西想,却也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我记得我以前是努力的,如今为何这样了?我告诉自己我是处于思考的时期,想明白了就会开始努力。可我发现我错了,有时候你不走上那条路你就永远找不到方向,因为方向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一步步走向前看到的。
所以别老说思考,这个年纪又能思考清楚些什么呢?空想是个可怕的东西,多做少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