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词语来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譬如:光阴似箭,转瞬之间,或者日月如梭。这么多的词语,我不知该选用哪一个。总之,听着罗大佑的那首《童年》,我背着书包,跨过那条马路,就成为一名中学生了。
中学的校园明显比小学大,有好几排房子,教室很宽敞,校园绿化也很好。中学的课程多了,老师也很多,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三位老师:教英文的贾老师,教中文的宋老师和教数学的陈老师。贾老师戴着厚厚的大眼镜,每天早上晨读时,贾老师便会站在讲台前,跟着同学们一起晨读;宋老师也戴着厚厚的大眼镜,说话不紧不慢,酷爱写诗;陈老师声音朗朗的,黑板上板书较多。其他老师的样子清晰可见,只是记不住他们的姓氏了。每天早上,我都会匆匆忙忙地来到学校,打开书包,赶着完成当天要交的作业。当上课铃声响起时,我会长舒一口气:作业终于完成了!
除了按部就班地上课,听课,以及匆匆忙忙地赶作业交差,我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计划放学后去哪里玩,周末又要去哪里。那时,我已经有了三个固定的小伙伴:小霞,燕子,还有豆豆。我们四个都住在镇上,距离并不是很远。上学放学时,我们同路,很自然地就走在了一起。我们还自称“四人帮”,神秘地谈着各位老师的八卦。但是,我们活动最多的地方却是一片竹林。
沿着小学和中学中间的那条马路走大约十分钟,然后向右拐,进入一条岔道,放眼望去,便是一片小竹林。但是,在进入竹林之前,却要经过一棵白果树(学名:银杏树)。据说,那是一棵百年老树,很多人在树前跪下许愿。每次经过时,我们四个人都会半带稚气,半虔诚地跪下来,闭上眼睛。那些许下的愿望我早已经忘记,只是记得每次许完愿后,我们便会嘻嘻哈哈地跑进竹林里,一会儿便不见了相互的身影。竹林里的竹子长得不高,却郁郁葱葱,一阵微风吹过时,竹林便“沙沙”直响。竹叶是翠绿色的,我们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一片绿色的海洋。
有一次,我们到了竹林便又散了。我在想:她们三个去了哪里?这样想着,我抬头望了望天空,天清云淡;我又低头看了看脚下,草地上还挂着些水珠。这时,我便默不出声,一根竹子一根竹子地走过......就在那一瞬间,我看见前面竹子边有三个人影,如我一样,默不出声地向我靠近......我们终于在一小簇竹子边会合了,未说话时,我们已是哈哈大笑起来!不想笑声却惊动了竹枝上栖息的几只小鸟,只听“哗”的一声,抬头望时,小鸟已经飞上天,很快就不见了!我们四个人对望了一眼,又忍不住接着笑起来,捧腹大笑,笑得直不起身!接着,我们又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天南海北地八卦起来。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下来,我们便站起身来,摸索着走出了竹林,经过白果树,拜了又拜,然后走上那条马路,分别回了家......
暑假时,西瓜正上市。有一天,我们四个人又相约来到那片竹林。这一次,我们带了一个大大的西瓜,还带了水果刀和塑料布。我们匆匆忙忙拜过白果树老爷爷,便跑进竹林找一小块草地,铺上塑料布,坐了下来。我们开始用水果刀切西瓜,西瓜的瓤是红色的,吃起来又脆又甜。我们边吃边拿出各自的手帕擦嘴巴。吃完西瓜,我们又开始神聊。小霞说她以后要赚很多钱;豆豆说她很快就要回上海了(豆豆的妈妈是上海人);燕子也谈着她的打算;我当时“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写着“我就是我”标新立异的文章。竹林见证着我们四个人的成长,如果竹子会说话,那么它一定会嘲笑我们的幼稚,却也感动着我们的天真。
初中三年,我们去了那片竹林很多很多次。我们在那里哭过,笑过,嬉戏过,争吵过。多年过去,不知那片竹林是否还在,我们这个“四人帮”却早已分开多年,各奔前程。我不见小霞已经近30年,不见燕子和豆豆也已有20多年,“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Where the flower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Where did they all gone?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这样写着,我已忍不住潸然泪下......原谅我有一颗善感的心。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是,离别太苦,我终归无法承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