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与一位产业园区老总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他是个有想法又十分有感染力的人。他与我一样是80后,我们对产业服务行业有着同样的热爱与情怀。
我们要去参加一场同行交流活动。我坐在他的车上,他给我讲了一路,讲他对产业链的理解和做法,讲他对产业服务工作的理解,讲他想要的发展方向。一个如此有激情又能全情投入的人,有足够的理由让人相信他能够实现梦想。
他说:“我们生于这个时代,不要辜负我们所处的时代。”
我们的时代有社群交往,有圈层思维,有互联网思维,这为我们做产业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们可以创新、可以创造,我们可以创业、可以服务。
一座城市的发展,产业是其灵魂,新人口的流入靠产业发展带动,新经济的发展靠产业聚集的新业态拉动。产业怎么导入,人才怎么引进,企业怎么扎根,这是产业运营人一直探讨、从未停步的课题。
大家都在讲招商,都想做产业集群,但产业园区面对空置率和回款率的压力,招商人员往往会屈从于现实,有商就招,有企业就进,去化率是提高了,但进入园区的企业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产业服务也无从谈起,这样的园区只能成为最低端的物业经济产物,不是产业运营人的情怀。
这位老总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服务之路。他说自己是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走,一直跟着产业服务的节奏走,走着走着就到这里了。
第一,不要辜负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有社群圈层。
他说要抓住一个联结社群的关键点,将具有相互联系的企业群体聚集到一起。这个联结关键点可以是产业垂直方向的,也可以是横向服务连接,要用关联点将圈子一层一层地扩大,这就成为圈层。
有圈层便有了社群活动和交往,因为有关联点,大家都乐意聚集到一起,探讨共同的话题,寻找自己的上下游。
第二,不要辜负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是最有社群效应的阵地,线下的交往要受到时间、地域等的限制,难以做到及时联通、快速反馈。互联网不仅有即时性交往的特点,还能不断扩大圈层的范围。产业导入、人才吸引、企业发展等资源的即时性互联互通就有了无限强大的支撑。
为此,80后、90后最能抓住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让产业资源聚集,让远程服务成为可能。
第三,不要辜负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有平台思维。
在创业时代,创业不只是一家企业的事,也不只是一个产业园区的事,有了圈层,创业的范围更广更大,于是平台成为了创业创新时代的重要社群阵地。互联网又将平台的外延加以扩大、再扩大,平台便有了无限可能性。
他讲了一个案例,一个70后的创业者,带着80后的服务团队,打造了一个社群性平台,短短的几年时间,平台里的90后创业者已孵化了三代。这样的平台,给努力的打工人提供了转变为创业者的良好机会,提供了资源支持,有赋能能力,便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这就是产业集群和产业孵化的魅力。
不要辜负我们所处的时代。春光正好,不负时代,不负年华,创业正当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