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今天我想说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也要趁早。
《遥远的救世主》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女孩子,如果加上女主芮小丹,应该是三位,但关于小丹,有比较多想说的,今天就先不论她,讲肖亚文和欧阳雪。
我的简书更文很任性,今天可能很认真的写篇读后感,给伯乐投投稿,冲上榜单,明天可能就碎碎念孩子有多可爱,后天可能就来个回忆杀,文末是“未完待续……”。
小说人物性格分析,一直是我想写的,因为一直对“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比较感兴趣,也很想分析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到底对命运有多大影响。
肖亚文,警校毕业,本科,却没有当警察,在北京闯荡。
从她花大钱也要单飞一趟法兰克福拜托芮小丹回古城后给丁元英做担保租房,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姑娘。丁元英操作私募时,她是他的助理,老板是什么级别的人,她心里明镜一样,是个聪明的姑娘。
私募解散,曾经的老板,如果是性格活跃的野心大点的想要折腾干一番大事业的,或许会继续留用得利助手,但丁元英不一样,他特立独行,也不喜交际,解散了,一切基本也就散了,助理转眼跟陌生人相差无几。
一个在北京漂着的外地姑娘,想要在北京落地生根,靠拼死力气,哪里行得通?
想要变富有,往富人堆里挤,实用高效。
大街上的的士司机和李嘉诚的司机,那个会更快财富自由?
肖亚文应该是懂的,她不想失去丁元英这根线。事后证明她是对的,因为她和芮小丹的关系,格律诗和乐圣对簿公堂时,丁元英会想到用她。她接手准备时,才有了和欧阳雪的接触,了解到格律诗股东们退股现状。
我以前经常听到一句管理上的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换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信人不疑,疑人不信。肖亚文因为信丁元英,她基于对丁元英的了解,相信他做事不会和普通人的行事逻辑一样,才有了对整个事件的深入了解和思考分析,再又看到了王庙村作坊式的超低成本加工模式,她更加确信,丁元英在下一盘棋,她大胆购入别人像烫手山芋一样扔掉的股份,摇身一变,成了格律诗新晋董事长,打赢了格律诗和乐圣的官司。
欧阳雪,悲惨的原生家庭,十二岁时,扔掉尊严,跪在馄饨店老板身前,求得一份活,换得一口饭吃,不至于露宿街口,小命是能保了。
一个小小年纪就要靠自己求生存的女孩子,她的起点很低很低,馄饨店是她华丽转身的开始,她在饮食行业,兜兜转转,摸爬滚打,熟悉了行规后,赶上机会——熟悉了行业,聪明的她看到了开店的机会,成功说服比较富裕的好友芮小丹拿别墅抵押贷款,有了创业启动资金。
欧阳雪从一个风餐露宿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酒店老板,年轻的女老板。
欧阳雪是个理性,控制得住自己欲望,知恩图报的人。
但凡她是个贪心人,赚了钱之后心态发生变化,她和芮小丹的友情都是不可维续的,她也不可能日后有丁元英这么一个“大哥”。
她因为信任芮小丹和丁元英,出任格律诗的空壳董事长。我唯一觉得不太符合她性格的一件事是,当收到乐圣的起诉书时,她怎么会不找丁元英和芮小丹,而是傻乎乎的跟着刘冰他们瞎起哄,跑深圳跟人庭下和解,被乐圣摆了一道后,后悔不已。我不喜欢作者这么安排,但如果不这么安排,后续怎么写?
姑且算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总之,她踏实肯干,也很拎得清,懂得做熟不做生,知道自己只熟悉餐饮行业,所以只想在餐饮业深耕,别的行业,需要她帮忙她可以帮,一旦真的要运作,股份再多,利润再高,她也不会贪心想要,她是一个面对诱惑,也能做到巍然不动的姑娘。
有些人,穷极一生,东征西跑,看别人抓什么好他抓什么,到头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能干什么,东一榔锤西一榔锤,稀里哗啦,除了不请自来的白发和一大把年纪,什么也没落着。
肖亚文和欧阳雪,一个是九十年代的本科生,一个是底牌最差的连学都没上几天的流浪儿,因为早早的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保持理性不盲从,机会来了时,毫不犹豫的抓住,人生,虽然艰辛,却也能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往上走。
不管如何,虽然有点悲观和片面,好像又一次证明了,要跟厉害的,或者是厉害的有钱人靠近,才更有希望变成厉害的人呢!
这样长着火眼精金,又自律、自省、明白事理、努力靠自己的好姑娘,做什么不成呢?
这样的姑娘,挑选人生伴侣时,可真不太容易呀!
什么样的男人,才入得了她们的法眼呢?
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