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哭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买点好吃的哄哄就行了。”
“没事儿,让TA自己静静,想通了就行了。”
大部分宝爸宝妈在遇见孩子哭闹的时候,都会采取以上2种办法,还有的甚至用恐吓,来阻止宝宝哭闹。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01
“哄”VS“吼”,
都不是应对孩子情绪的好办法
在公共场合撒泼打滚,引得众人侧目?
见人就抱着你的大腿不撒手,死活不肯打招呼?
遇到一点挫折,就大发脾气摔东西?
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甚至咬人打人?
被称为“熊孩子”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时候如果不能正确应对,后果可不是只有尴尬那么简单…
一个孩子长大,家庭关系亲密与否,与伴侣关系是否融洽、情商高低、能否自我管理、为自己负责,这些都与情绪的正确处理和应对息息相关。
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婴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商,而不良情绪会影响孩子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容易患各种疾病,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研究表明,当代90%以上的疾病都与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有关。对此,英国耶鲁儿童健康组织在对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父母对儿童辱骂、训斥、歧视、威吓等行为,不仅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而且还会阻碍儿童身材的长高,甚至成为“精神性矮子”。
原来,大脑构造中神经网络下丘脑接连的地方,有一个情绪区域。它可以根据神经网络传来的各种微弱信号,刺激分泌生长的激素,神经过度紧张和压抑,会抑制内分泌的产生,导致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成为矮小症,也就是“精神性矮子”。
因此,学会控制情绪,对宝宝的身高和智力发育都有帮助。
02
有点小情绪,并不是坏事
宝宝一天天的长大,脑部功能不断完善,开始进入执拗期,有了自我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时,“熊孩子们”的情绪基本上就可以分为两种形式:逻辑情绪和本能情绪。
本能情绪像是一种生命力量的呐喊,面对本能情绪的时候,父母们能够做的就是接纳和包容。
比如宝宝怕水,不敢下海游泳,宝爸宝妈也只能接纳他这样的感受。如果不接纳,而是说“真胆小呀!别的小朋友都不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而且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这种不接纳,必然会造成更多的心理冲突,让宝宝更痛苦。
逻辑情绪更多的是依据社会和家庭的规则来处理的。比如上幼儿园,宝宝路上还哭的稀里哗啦,只要见到老师,就马上不哭了。就是因为,这时的情绪就是逻辑情绪——“爸爸妈妈会心疼我哭,可能就不送我去幼儿园了,而老师不会”。
03
宝宝有了小情绪,家长如何应对?
正确应对孩子的情绪,并不是让孩子远离消极情绪,而是让孩子拥有情绪自我觉醒的能力。如果孩子没有情绪觉醒和衰竭的过程,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不断重复爆发,最终孩子可能会没完没了的发脾气或者哭闹。
在帮助孩子梳理情绪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两个原则,首先是不要给情绪设限,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应该被认同。
承认自己的感觉,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进而接纳他人。当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让孩子知道,这些感觉都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不对的,也没有什么可耻的。
一个健康的情绪环境可以为培养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提供必要的安全示范和教诲。所以宝爸宝妈们在鼓励宝宝学习情绪情感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安全感 :在充满安全感的情绪环境中,宝宝会很轻松地表露情绪,而且相信别人会帮助他们学会控制。
温暖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于宝宝的社会性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会决定儿童对于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
接纳:每个孩子都会因为生活背景、性格等众多因素产生个体差异。宝爸宝妈在面对儿童传递出来的不同情绪变化反应的时候,给予儿童的态度应该是认可的,由此传递出一种接纳感。
提供发泄途径:如果只通过语言可能不足以完全放松,需要为宝宝们提供能情绪释放和镇静效果的发泄途径。可以用橡皮泥、枕头或者一些玩具,来正确引导“熊孩子”发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