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洋洲方面的忧虑
主要是讲述澳大利亚对于本国防卫的担忧,新西兰只是略微一提。澳大利亚因为日本对英美的宣战产生焦虑,对本国的防卫产生担心,澳大利亚国内主要战力现在都在非洲战场进行支援,本国国内的大城市都是沿海岸线分布,而且没有空军和海军进行必要的防御,澳大利亚对于英国国内没有将战争力量放在东南亚保护新加坡表示了不满。澳大利亚认为现在日本已经宣战,为了保护自己本国不受侵略,英国应该增强新加坡和马来亚的防卫。英国此时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鉴于本国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非洲战场,而且两艘主力战舰沉没,对该地的军事需要进行重新的战略布局,同时由于美国的参战,此地的战场应该主要由美国进行布置。
第二章,沙漠上的挫折
由于德国对于非洲战场的支持,东地中海区域的物资运输恢复,德国开始在非洲战场重新获得主动权,虽然开始的时候隆美尔指挥的德国军队节节败退,但此时他已经重新整理好军队,开始反攻,重新占领了班加西。在这场战役中能看出隆美尔的军事素养,而英国的将军奥金莱克前期每一封信都无法准确描述战场情况,战败后还将责任推给了本国装甲车的质量,撤退时关于物质的处理也很混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将军真的不是谁都能当的。
第三章,马来亚的惩罚
由于早期英国没有对新加坡和印度的防卫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安排,日本的偷袭迅速且隐蔽,因而英国在此地几乎没有进行战略防御。由于没有有效的空军支持,制海权在此时还落到了日本的手中,因而日本对于马来亚的侵占非常迅速。丘吉尔将日本的胜利归结为日本的各种便利,距离是说战前对地形和条件进行过研究,拟定了计划等等,但我觉得这些都根本不算是便利啊,谁在战前为了胜利会不做调查研究呢,而且马来亚本来还不是在日本的手中,英国理论上应该更了解该地的形式吧。
第四章,信任投票 & 第五章,内阁的变动
这两章主要介绍了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造成的英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这也很好的说明了蝴蝶效应吧,看似没有关系的事情,最终通过战争结合在了一起。因为战争的发生,导致英国东南亚的殖民地以及大洋洲的防务面临威胁,尤其是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马来亚已经开始直面战争了。由于英国前期对这一地区的军事投入不足,而且随着战争的发展,对于后勤保障的要求,都使的英国国内对于政府有了不一样的要求。因而此时丘吉尔自己提出了信任投票,希望透过这种信任投票将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使反对派能够闭嘴,能够维持国内政局的安稳,从而将主要的目光聚焦到战场。
随着战时生产部的产生,内阁不得不进行变化以应对新产生的部门,以及由于各种人员改变产生的空缺。首相和外交大臣、枢密大臣、劳工大臣并没有变化,然而掌玺大臣由艾德礼变为斯塔福德·克里普斯,新增的生产大臣由奥利弗·利特尔顿担任。
第六章,新加坡的沦陷
日军先攻占马来半岛,然后从马来半岛向新加坡推进,最终迫使印军投降。
怎么说呢,我觉得新加坡的沦陷应该算作英国陆军的一种耻辱吧,从日军攻打马来半岛开始算起到新加坡的沦陷,期间英军有13万人,而日军仅仅只有3万人。虽然在此战役中,由于日本空军及海军的实力远远高于此地的英联军,但是战争中战略战术总要发挥作用吧。中国当年的抗美援朝部队的武器装备是一定比不过美国的吧,但是结果怎样众所周知啊,所以将所有失利的原因都归结为武器,我觉得就有一些片面,有些让人觉得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
第七章,潜艇的乐园
在大西洋、太平洋上德国的潜艇肆意妄为,给美国、英国的运输船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第八章,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
这个荷属东印度群岛就是现在的印尼,在这里的这个失守已经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我想说的是丘吉尔关于中国的描述。他认为美国对于中国的重视过头了,中国的地位不应该高于英国。我觉得英国真的有些高傲啊,中国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抗日,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1941年底,中国独立面对日本的侵略10年多,也没有说投降,而且日军在中国也算是陷入了泥沼,尤其是中国当年的武器应该也是和英国没有办法比较的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抗战为什么就不能被重视,英国面对日本的战况如何呢,13万人打不过3万人,丢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此时又丢了印尼,我想知道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为什么就不能被重视。关于说中国政府的贪污腐败,这个我们不否认,但是哪个政府内部干净的如纸呢?!
第九章,进犯缅甸
其实关于战役的介绍很少,大概用了80%的篇幅在描述他和澳大利亚方面的沟通,他是多么的合理和正确的要求澳大利亚派兵去协防缅甸,而澳大利亚却认为自己有危险,必须要把自己的部队回撤澳大利亚防守本国。好不容易开始介绍了,又是自己在撤军中面临的困难,环境多么的恶劣,有些友好的方面给了我们多大的帮助。而关于中国对这场战争的支持却几乎没谈,而且还有些许诋毁之意,这个让我很不爽,很不爽啊。
第十章,锡兰和孟加拉湾
这章看完了完全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的事情,不过丘吉尔终于在此时承认了自己技不如人,这是这一张给我的唯一欣慰了吧。
第十一章,缺少船舶的致命难题
主要是介绍珍珠港事件带来的后续危机,因为珍珠港,美国的海军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而由于需要防卫英伦三岛、地中海、中东,同时要支援东南亚,同时由于之前介绍的德国潜艇的嚣张,此时英国本身的军舰也有些分配上的问题。两国面对这一问题在进行讨论,如何更快的解决这个问题。
第十二章,印度:克里普斯调查团
这一章是关于印度在这个时间点寻求独立,而造成的矛盾。美国希望印度可以通过种种方法来实现印度国内要求的独立,比如美国的联邦制,而英国不希望此时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但是丘吉尔说明了在战争结束之后可以考虑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印度实现独立,脱离英联邦的控制。
丘吉尔认为他并不是在殖民印度,印度此时的这个独立要求可能会造成英国国内的动荡,同时由于要求英国从印度退兵,从而使日本能够更容易的占领印度。
我倒是认为丘吉尔此时的这个判断没有问题,而印度的甘地的想法有些幼稚,甘地认为如果英国从印度退兵,那么日本就没有借口攻打印度,这样印度就不用面临战争了。他没有看到日本对于印度是有利益追求的,而不是简单的驱除英国军队,她太不了解战争了,也太不了解日本人了。
第十三章,马达加斯加
这个就是个英国协助自由法国攻占马达加斯加的介绍。然而没有什么战役的介绍,貌似战争胜得很容易啊。
第十四章,美国海战胜利
这章里介绍了汉军时尚第一个航空母舰的战役,通过空军的侦察和攻击,海军的舰艇的配合。日本的“翔凤”号被击沉,而翔鹤号收到重创,而美国的约克号和莱克辛顿号受伤,但是在这场航空母舰的战役之后,莱克辛顿号由于内部爆炸而沉没。
在此之后,中途岛战役开始,日本十分希望能够进军珊瑚海,而由于美国提前知道了这一信息,作了必要的部署,在这场战役中,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舰被击沉,美国的约克号被击沉,这场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日本在太平洋的优势,鼓舞了整个联盟军的士气。
第十五章,北极护航运输船队
这章讲的是英国对于俄国的运输船队面对的问题。早期德国没有意识到这条线路的重要性,因而英国早期的运输船队并没有面临什么威胁,但是当德国开始重视运输物资,英国开始面临问题了,因为船队的数量毕竟有限,英国的战场有很大,中东、地中海、非洲、东南亚,因而他对于运输物资的保护作用就会减少。虽然第17运输船队的命运很悲惨,但是在最后英国人到底依靠自己的海洋实力完成了对苏联的援助。
第十六章,空中攻势
第十七章,马耳他岛与沙漠
第十八章,“立即开辟第二战场”
第十九章,莫洛托夫的访问
第二十章,战略的自然选择
第二十一章,隆美尔的进攻
第二十二章,第二次访问华盛顿
第二十三章,不信任投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