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看了一天又一天,
因为下册书没有在我的手里,
所以只能把上部的故事温习一遍又一遍,
俗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
读完三国,我只是觉得罗贯中实在太有水平,故事性很强,布局很巧妙,
文笔也很优美。
怪不得能够流传百世,成为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首。
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之下,异姓的掌权者都被视为乱臣贼子,
比如说宫中的十常侍,勤王的董卓,反叛的李郭张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最后天下归一的司马懿等人,都是背负骂名的人。
因为汉家江山姓刘,哪怕织席贩履的刘备,破落户刘备,
只要攀上汉景皇帝阁下玄孙的名头,都可以号令忠君爱国的人士。
名正言顺是多么的重要!
宫中的十常侍就算是多么被汉恒帝、汉灵帝宠信,
就算再权势滔天,也是两位汉家皇帝的天地,
发号施令时,也是盖上这两位皇帝的印章,
他们也只能左右两位帝王的心意和想法。
一旦两位皇帝去世,他们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
与其做传声筒,与其做献媚讨巧的人,不如做发号施令的人,兼具野心和能力的人。
名正言顺是多么的重要!勤王的董卓就算帮助董后、何后解决掉宫中的宦官危机,
得以保全孤儿寡母的颜面,他只是以仲父自称。
在那帮汉家老臣眼里,他也是个犯上作乱者,是个机会主义者。
才有了后来的孟德献刀,王司徒巧使连环计等典故。
与其靠着别人的感恩和包容过活,不如自己来掌权的痛快。
只要还有忌惮的东西,就无法享受极致的自由和权利。
名正言顺是多么的重要!反叛的李、郭、张、樊就算放汉献帝刘协一条生路,
就算保全献帝的天子之位,他们也是董卓老贼的旧部,
一辈子都抹不去的标签,
他们只是凭着武力和军队获取一官半职的人。
一旦时局发生转变,他们就是第一个被天子斩杀的逆贼。
忠君之心不改,或者说对王朝的愚孝不改,永远也走不到权利的顶端,只能成为带着镣铐跳舞的人。
名正言顺是多么的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就算把汉献帝刘协,从狼窝、狗窝中解救出来,
就算从破旧的洛阳、长安搬到欣欣向荣的许昌居住,
就算事事向不通国政的汉献帝刘协请示,
曹操也是个贼子,
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口中的小人,人人都可以骂上几句的人。
就算曹操再怎么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他也不是明君,也不是忠臣。
想做大事的人,就要不拘小节,敢想敢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名正言顺是多么的重要!天下归一的司马懿,在平定天下时,立下汗马功劳,
可是仍然被认为夺取魏朝的贼人,人人喊打的对象。
做人真的好难。
哪怕就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只要不是名正言顺,
只要不是得到合理的授权之后,采取的行动,都会被大打折扣。
又笨又呆的皇帝,仍然被三拜九叩,只是因为他身上流淌的血液,
正统的血液和基因而已。
可是最开始的江山也不是刘姓人家的呢,是霸王项羽的,
不!也不是西楚霸王的,是秦二世的;
也不是秦二世的;
是周天子的,
不!也不是周天子的,是夏商的。。。。。
我们一层一层向上推去,好像永远到不了尽头一样。
只有成为强者,成为征服天下的人,才能被世人所铭记,
而且是世世代代都传下去。
魏王曹操之后,是文王曹丕,后又传数代才亡。
司马家族建立了晋朝,成为了后世嘴中的魏晋两朝。
历史的长河中谁都可以粉墨登场,谁都可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只要你想立志做一番事业。
人们做一件事情时,往往会谋划很久,想了又想;
看似考虑周全,实则犹豫不决。
很多事情,都可以边想边干,而且也不会耽误进度。
只有敢想,敢于对自己设立目标,才会有可能达到那样的程度;
如果你连敢想,都不敢想,就不要期待出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吧。
思想先于行动,而行动又反作用于思想。
如果汉献帝一开始的时候就认命,认清自己最软弱无能的命运,
他就不会整天哭哭啼啼,要求这个要求那个来勤王救驾,
也能减少多少无畏的牺牲。
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祖上都是天子,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也是天下,
自己就能够永享万年的天子之位。
可是他错了,他的父兄给他留下的是一个无比恶劣的坏摊子,
恶债恶偿,苦果只能他来吃了。
当每个青春少年都在苦读诗书时,
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就会被落下,
不管你出身如何,家财多少。
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苦读诗书,
可以让整个家庭更近一层楼;
穷苦出身的孩子,苦读诗书,
可以改变旧有家庭的命运,不再滑落深渊。
读书没有什么害处,哪怕小时候因为读书,身体羸弱,眼睛近视等,
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是长大成才路上,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可能有些人没有这些损失,但他们只是些幸运的人而已。
如果汉献帝是曹操,
在第一轮董卓专权的时候,
就采取的有效手段,
将董卓老贼及时的清理出去,
自己独掌国家的政权;
那何来几十年的受苦受气,朝不保夕,妻离子散呢!
李二姐 写于 2019-7-24 上午9:46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