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人生(散文)
散文创作与技巧(来自江山文学夜校)

散文创作与技巧(来自江山文学夜校)

作者: 实实在在教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07:48 被阅读77次
散文创作与技巧(来自江山文学夜校)

                             主讲者:南尚

个人简历:1935年生,1964年出席过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现退休养老。

  在文学创作的范围内,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由于它生活素材容易收集,感情容易抒发,因此,凡是对文学有爱好的人,往往都会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因此,散文可以说是一种相当广泛、相当普及的文学作品。

  但是,从研究散文创作的角度来分析,要认真写出一篇好的散文作品来,还是很不容易的。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篇好的散文作品来呢?我谈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请各位爱好散文创作的朋友们,结合自己的情况,运用到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中去试试,看看对提高自己的散文创作水平有没有帮助;这样,就能达到我们共同研究、探讨提高散文创作水平的目的。我是“抛砖引玉”,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我先谢谢大家。

第一问题:散文创作的主体是“抒情”

  散文创作的内容很多,写景、写人、写物、写游记、写历史事件等等,什么都可以是散文创作的素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是不是说所写的这些内容的文章,每一篇都能冠以“散文”的桂冠呢?我看未必!上次,我在探讨一篇游记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导游的解说词串联起来可以是一篇游记,但并不可能构成一篇散文。为什么?因为导游的解说词缺少文学性。”那么,什么是散文的“文学性”?散文的“文学性”就是“抒情”。这是散文的主要特征,也是鉴别众多“五花八门”的文章能不能冠以散文称号的主要标志。我们在创作散文时,应该把散文的主要特征突出出来:写景,要“借景抒情”;写人,要“借人抒情”;写物,要“借物抒情”;写游记,要“借游记抒情”;写历史事件,要“借历史事件抒情”。散文创作中的“抒情”和“抒物”的位置要摆正。文学是表达人的感情、人的情操、人的精神世界的,只有把人的精神世界写出来,散文创作的“文学性”才会增强。

  在文学创作史上,曾出现过一种自然主义的描写方法,他们认为写出生活中各种自然形态的美,就是文学创作中的美了。比如写“月夜”,自然主义描写方法可以把月色写得很美,把夜色下的池塘写得很美,把池塘边的小树林写得很美,把这些“月夜”下的自然形态写得很美后怎么样?自然主义描写方法认为“到此为止”就可以了,文学创作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不赞成这种写法。散文创作绝不能“到此为止”。如果散文创作仅停留在对“自然形态美”的描写上,那就是忽略了散文的“文学性”。

  仍以写“月夜”为例:写“月夜”的美只是手段,表达作家对“月夜”的感受、抒发作家对“月夜”的情感、讲述作家对“月夜”的人生感悟等等,这些统称为“抒情”;抒发作家对“月夜”的感情才是作家写“月夜”这篇散文的目的。就好比摄影家拍了一张“月夜”的照片,拍得很美,放在展览厅里展览,受到大家的称赞,但这张照片只是一件摄影艺术品,而不是一篇文学作品。那怎样才能使这张“月夜”的照片变成文学作品呢?还要靠作家看了这件摄影艺术品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把作家对“月夜”的“人生感悟”写出来,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散文中的“抒情”。“抒情”成分写得好,才是好的散文;“抒情”成分写得差,就是差的散文;缺乏“抒情”成分的文章,就构不成散文。

  所以,散文创作中“抒情成分”和“被描写的物体”的主次地位是不能颠倒的,一颠倒,以写“被描写的物体”为主,而削弱或失去了“抒情”,那就是削弱和失去了散文的“文学性”,那样创作出来的“散文”将得不偿失,甚至可能创作出不能称其为散文的作品。

第二个问题:作家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自己特色的散文作品来

现在的散文作品,不缺数量,而缺质量;数量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质量可以用“毛毛雨”来形容。这显然是不适应读者所需求的。所以,散文创作不能流于一般;一般化的散文作品是“过往云烟”,转瞬即失,站不住脚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散文作品来呢?从散文创作的艺术构思的角度来探讨,我认为作家在散文创作中,应该作到三个方面有“独到之处”:一,观察生活要有独到之处;二,抒发感情要有独到之处;三,语言艺术要有独到之处。

  “观察生活要有独到之处”主要是指作家对生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发掘出别人不易发掘出来的文学创作素材,这是作家文学创作才能的体现。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吧:“送人玫瑰,留有余香”。这句话是谁创作的我不知道,但我却深感创作这句话的作者是善于从生活中发掘素材的。玫瑰我们一般只赞赏它的美丽、赞赏它的香味,但这位作者却把它转化到社会生活中,挖掘出它的文化内涵,用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抒发出“帮助别人,自己也显示出了心灵的美丽”。这样的表达,就很有新意,显示出作者在观察生活方面有“独到之处”。

  “抒发感情要有独到之处”主要是指作家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成分不仅要“浓”,而且要“深”,再而且还要“新”。“浓”是指气氛,要让读者一进入阅读后,就被浓厚的抒情气氛所笼罩,令人陶醉;“深”是指作家所抒发的感情,要有文化内涵,要有思想深度,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新”是指作家抒发的感情要有新意,不要陈腔滥调,不要矫情做作。那么,散文创作中的抒情,“浓”到什么程度称“浓”?“深”到什么程度称“深”?“新”到什么程度称“新”?有没有“样板”可以借鉴?我看是没有的。之所以要求作家抒发感情要有“独到之处”,就是希望不同作家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去探索、去创造。“独到之处”不是“格式”,不是借鉴,更不是模仿,而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是创新!这才是我强调散文创作要有“独到之处”的原因,也是散文创作的难点所在。

  “语言艺术要有独到之处”主要是指作家在散文创作中,语言要“优美”,要“形象”,要“动人”,这是前提,不然,散文创作中的抒情就无法表现出来。杜甫的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推敲”,虽然都是诗歌创作中的典故,但借鉴到散文创作中来也是非常必要的。散文的语言最忌平淡,平淡的语言会使自己创作出来的散文作品“黯然无色”。我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吧: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美女的是天才;第二个用鲜花来比喻美女的是庸才;第三个用鲜花来比喻美女的是蠢材。这话虽然有点刻薄,但确实值得我们在散文创作中注意。作家的语言要有自己的特色,创作出来的散文作品才会有特色

第三个问题:散文创作中的抒情,要把“抒个人之情”和“抒人民之情”、“抒时代之情”融合起来

前面讲的两个问题,偏重于探讨散文创作中的艺术性问题,但是,任何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都是由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艺术性完美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只注意作品的艺术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艺术性应该如何完美结合。

  散文创作的主体是抒情,作家的劳动又是最有个性化的,这两个特点往往决定了作家在创作散文时的出发点就是“抒个人之情”;但是,“抒个人之情”能不能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来呢?我看不一定。举个例子来说吧:《红楼梦》有一节叫“黛玉葬花”,作为小说,写“黛玉葬花”有助于人物形象刻画,有助于时代背景的表达;现在,我们把它当作生活素材来看,如果写成散文,那里很有诗情画意,画面很优美;抒情气氛很浓,黛玉的“伤感”令人泪下,但是,感动之后,我们再回味一下,我们在思想感情上得到了哪些“感染”呢?艺术上又获得了哪些“熏陶”呢?有是有,但价值不大,仅仅是“黛玉葬花”给我们留下的伤感而已。这就是“抒个人之情”的局限性。

  散文创作的出发点必然是“抒个人之情”,而仅仅“抒个人之情”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写出好的散文作品来,必须 走“抒个人之情和抒人民之情、抒时代之情融合起来”这条道路。我也举个例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军旅作家魏巍到朝鲜前线去采访,写了一篇散文叫《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这篇散文是怎样作到轰动全国的呢?一开始作者就以饱满的感情抒发说他在朝鲜前线的采访,“自己的思想感情像潮水一样”奔放。是什么激动着作者呢?接着,作者深情地描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几个壮烈的场面,而后,从内心呼喊出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保卫我们日常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整篇散文,抒情气氛很浓,感情深度很深,很有新意。正是受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散文的感染,全国人民都把志愿军战士称作“最可爱的人”了。同时,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热爱祖国、勤奋工作的热情。可见,创作出一篇好的散文作品来,也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散文创作中只“抒人之情”肯定是写不出好的作品来的,因为它的局限性太大,个人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太多,鸡毛蒜皮的感情抒半天情也抒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但散文创作的出发点又是从“抒个人之情”开始的,那作家怎么才能作到“抒个人之情”和“抒人民之情”、“抒时代之情”相融合呢?我认为作家只有扩大眼界,关心人民,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文学创作有条客观创作规律,叫作:作家的世界观指导着作家的创作。作家对生活有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必然会在自己作品中反映出来。因此,作家只有热爱人民,才能抒人民之情;热爱时代,才能抒时代之情;整天只关心个人圈子里的琐碎事,那只能抒发个人鸡毛蒜皮的感情了。这是散文创作中的致命伤,也是妨害作家提高散文创作水平的主要障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创作与技巧(来自江山文学夜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qp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