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柒柒
我的消费观可以说是从不理性到趋于理性的过程,为什么说趋于理性呢,偶尔还是会不小心掉入消费陷阱。
作为年轻人,我非常能理解为什么存不下钱,自己早期存不下钱,就是因为太想弥补自己曾经没钱带来的缺憾了,比如小时候不能说买就买的零食和玩具,即使我已经不喜欢吃零食了。
刚出来工作的时候,虽然说只有3000多的月薪,但相较于在校时每个星期只有120块钱的生活费,对于刚踏出社会、稚气未脱的我,那可以说是一笔“巨款”。
记得以前生活费不多,看到舍友护肤了才有了美的意识,为了买些护肤品,就从自己的生活费里面省,再就是周末放假的时候做兼职攒些钱。
刚开始有收入,不用向爸妈要生活费的这段时间,除了每个月上交我妈两千块钱,可以说钱都不知道怎么花的,工作也是离家不远的地方,吃住都不用操心,可能是在吃喝玩乐上尽量满足自己吧,不用这省那省,钱自然也就省不下来。
当时还没意识到花钱没节制,工资多少花多少的问题,即使换了工作,薪资上涨了也还是这样,原因是每星期周末休息都会出去逛街,甚至因为不够花,开了花呗。
好在心里一直有一条警戒线,花呗是控制在自己有能力还的范围,不过每月工资一发放,除开给家里的还有还花呗的,也就没剩下多少了。
转变应该是在2019年1月份裸辞之后,裸辞那段时间,还完花呗就剩下6000多块钱,原想着年后再找工作的,结果并不顺利。
那段时间比任何时候还要迷茫,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觉得是不是应该转行,转行又要做什么呢?
那段时间有面试就去面试,没面试就在家待着点外卖,原本不多的存款就在交通、点外卖、交社保...中花完了,那时候妹妹也工作了,还向她借了几千块钱度过那段时间。
因为经历过这段尴尬的日子,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了,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经历过没钱的日子,懂得害怕了。
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买衣服
以前买衣服基本就是看到喜欢的就买,现在每年买衣服花费没超过2000块钱,因为明白了有些衣服看着是好,但你穿的不舒服基本就不会穿第二次。
二、护肤品
买护肤品也是,以前会想着买大牌。
后来因为所在的公司经营类目就是护肤品,不说每年公司基本会送以及员工折扣,也明白了护肤是个经年累月才会产生变化的过程,并不会因为你用一套护肤品,皮肤就能立竿见影发生质的飞跃。
只要了解自己的肤质,买适合自己的国货产品也很好,到现在皮肤状态保持的也挺好。
三、吃饭
现在也很少出去外面吃饭了,尽量就在家里吃,一天的花费也就是一杯奶茶加早餐,不超过20块钱。
每次我自己出去玩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换算一下,吃这顿饭可能会花掉200块钱,这200块钱我都可以买一件衣服了或者花在其他地方。
三、减少消费场景
现在很少出去玩了,因为自己没有需求了,已经不需要通过逛街买东西来满足自己,基本就是和朋友约的时候才会聚餐吃饭。
以前尝试过删掉淘宝、拼多多这些购物软件,发现没有用,毕竟该买的还是得买,现在基本都是在给家里买生活用品和宠物用品。
不过使用购物软件有个优先顺序吧,基本就是在拼多多买,再就是买一些视频会员或者二手书的话就会在闲鱼上看看。
四、控制欲望
以前会觉得买买买很解压,买过就会发现也就是在下单和收快递的时候有那股劲儿,过后看到余额少了就会后悔怎么管不住自己这双手。
所以买东西的时候我现在都会想下,这东西是我真的需要的吗?如果不确定就先放一放,过几天再看,如果过几天你还会想买这件东西,说明你真的需要它。
五、学会记账
对我来说记账主要是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记账的过程明白哪些钱不该花,二是我爸妈总觉得我存不下钱,我可以把账很清楚地告诉他们,我并没有乱花,而是有实际该花的地方。
看着支付宝里的余额越来越多,自己心里也越来越有安全感。
去年我爸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治疗、做手术,因为手里有钱,所以不慌。
包括家里计划着买车,也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虽然说存款没了,但不过是换了种形式在身边,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对了,说了那么多不是说要对自己扣,偶尔还是要“奢侈”一下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除了矜矜业业的工作,很难有第二份收入,既然开不了源,我们可以通过节流的方式让自己多一些存款,多一些安全感。
作者柒柒 不定时分享
成长感悟丨旅游经历丨影视剧观后感丨职场沉淀
如果你想关注
👇👇👇
公号:柒柒成长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