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是白衣天使,你为了病人的健康;也许,你是工人,你为了安全生产;也许,你是农民,你为了庄稼的好收成;也许,你和我一样是教师,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
是的,我是一名教师,由于职业原因,生活中想的更多的是孩子、是教育。我常常在想教育到底是什么,是为了什么?
关于教育的定义,相信我们都已经背诵过了许多遍,但让我们再次回答时很可能答不上来。如果问题改为“说说你对教育的理解。”相信大家都可以说出来,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有着大量的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对教育想说的太多。同理,“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如果用自己的一句话来回答的话,每个人也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答案并不唯一。
暑期七月,我们的共读书目是《为孩子重塑教育》,作者托尼·瓦格纳、泰德·丁特史密斯,其中托尼是凭一己之力改变学习观的教育实干家,史密斯是凭等身著作改变人才观的教育创新家。他们都是美国人,此书是本译书。我觉得译书不同于国内书的最大特点是语言风格以及组织思路不同,他们一般没有细腻优美的语言,也不会给我们呈现许多具体理论的收获,但他们严谨的语言与循序渐进的思路一定会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坚定的力量。他们写作有点像我们议论文的思路,直接告诉我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一、是什么
随着两位作者思路的潺潺小溪一路走来,我觉得教育是帮助孩子成长,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
通读此书,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美国的教育现状之忧。他们认为美国的应试教育机制在学习课程知识方面耗费时间太多,以至于孩子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摧毁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反观国内教育现状,同样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孩子们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完成大量的习题,这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的时间,甚至连孩子的游戏活动模式都是设置好的,这些让孩子们创新的种子成长起来会很难。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和工作关联甚远,以至于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难以维持,老板面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感到为难。我们不禁在想,孩子们从三岁起始的18年的教育生涯到底学到了什么,又获得了多少?
二、为什么
为什么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出现这些问题。这得追根于学校教育得的起源。目前的教育体制大约起源于7个世纪以前。那时书本很少,学习只能主要靠老师的讲述和学生抄写和背诵。那时社会需要的是识字人和执行单一任务的员工,因此学校的培养模式足以应对社会所需。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跟上变革的步伐,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学生在学校里读书的年头也越来越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了像空气和水一样的免费物品,短短的10年时间,内容知识的重要性从前排挪到了后排。在这个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中,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利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什么。
世界变了,我们的学校必须随之改变。“知识工人”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世界需要的是“聪明的创造者”。
三、怎么样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出真正能派上用场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批判性分析、沟通、写作以及利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习基础技能的关键并非日复一日的标准化课堂练习,而是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学习的理由和动力。我们所谓的动力包括坚定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自律精神。
我们急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并不是为了规避写作业和考试的苦头,而是让学生在目标感的带动下,化被动为主动,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属于未来人才的充满活力的团体。因此我们的课堂需要讨论、协作、需要发掘孩子们内在的强大动力而刻苦用功;我们的课堂需要老师少讲,学生学创;我们的课堂需要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大胆创造,他们就会拥有创造和梦想的力量。
为师者,我们力求和学生一起终身学习,肩并肩地行走在创新教育的大道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