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对商品房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几乎每一条“指令”都令不少人为之震动,继而几家欢喜几家愁。每每先是一场“房价必降”的舆论造势,接着就有资深人士理性分析,得出“影响不大”的结论,但其结果往往是房价非但没有降下来,反而是越调越高,越控越涨。这是房地产炒作的“一个怪圈”。
房地产炒作“怪圈现象”
近日,互联网上一条新闻再度让关注房价的人沸腾起来。有报道称,央行拟将银行按揭首付由2成提高到4至5成。对购房者施加压力以打击炒房。但各种信息表明,一旦使用“首付提高到五成”这个“杀手锏”,必将给整个房地产行业带来灭顶之灾。虽然“央行酝酿房贷五成按揭政策”的传闻已经被正式否定,但却再一次引发了各界对“高房价”的讨论。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网上流传着一个热门帖子《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社会的公开信》,号召市民们持币待购,对抗炒家。该帖子的始作俑者邹涛呼吁大家联合起来,三年不买房,必然导致房价的跌落。乍一看,似乎很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只要我们不买,你就一定降价。
调控目的为抑制投机炒作
把让消费者买不起房,或者不买房当作打压房价前提,从而导出“房价必降”的观点,事实上这只是个别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因为“购房者”面对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这么说:房地产开发商并非处于孤立地位,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有关部门、贷款的商业银行和按揭贷款购买房屋的消费者形成了共同利益体,这个共同利益体如此强大,普通的消费者如何撼动其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已经买了房子的人也不希望因房价回落而“贬值缩水”,因为这意味着今后将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其实,有需要就有市场,由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可知,政府控制并压缩土地的批复,而相同时期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房地产供应的紧张,因此“房价大跌”就只能是比合实际的空想。
像这种提高首付的“杀手锏”,以前在台湾地区也曾经用过。台湾房地产价格经历三轮火爆上涨后上涨了3.8倍,首付比例提高至5成后,楼市持续低迷了13年。刊载此传闻的报纸称,提高首付款比例是最后“杀手锏”,会造成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灭顶之灾”。笔者要指出,央行乃至中央政府,从来没有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灭顶之灾的计划,调控的目的只是抑制投机炒作。
然而一个大势是,据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显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到来,到2020年,我国将有四亿农民翻身要实现“农民进城”,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大趋势,也就是说,在这种“大环境”下,“不买房运动”的前脚还没抬起,就已经蹩足了,“不买房运动”只能是一些人的泄愤行为而已,房子终究还是要买的。而在整个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政府不放开土地供应,必然导致房价的居高不下,从而导致“普通人买不起房子”的连锁反应。这反而违背了政府干预调控的初衷,是很不可取的。政府的调控政策应该着眼于调整供应结构,增加供给,而非打击需求。?
房价回落实属渺茫
“房地产暴利”人所共知,但殊不知受益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商,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在这个利益共同体当中,最“精明”的或许不是政府,而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所获取的利益最大,而承担的风险最小,因为政府每出台一项政策都必须衡量各方面因素,而房地产商人总是能顺利地将风险转嫁到政府身上。无论房产泡沫有多少,一旦泡沫破灭,最后为损失买单的还是政府。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断上扬的房价,给炒房投机者一定打击,另一方面,2004年后的调控已经证明,房地产开发商减慢涨价速度,熬过去就能挣大钱。但是,在更大手笔的调控政策没有出来之前,能保持“房价稳定”便属难能可贵,而“房价回落”的希望实在渺茫。在“首付提高到五成”的传闻被央行否定之后,并不能结束人们的紧张,也无法给大家带来一点安慰;央行没有酝酿“五成按揭政策”,那么,央行有没有酝酿研究“提高首付款比例”呢?人们反而感到更加疑惑。
出处:东南置业(100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