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课22 how to be lazy and success

日课22 how to be lazy and success

作者: e4595c81eca8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10:37 被阅读107次

    日课22  how to be lazy and successful

    懒惰是人性的底层需求,一般不太拿得上台面说;成功是当下社会的主流追求,但没有一种成功学会宣称be lazy and successful。那这种情景是否可以达成呢?

    进行二元性复杂思考时,首先要引入一个简单的工具:矩阵。即在重要的单维度之上,再加上一个重要的,符合MECE原则的维度,构成一个矩阵进行分析。比如著名的BCG矩阵,即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的四象限,分别对应明星、瘦狗、奶牛、问题,使得产品规划问题一目了然。原来在集团做PPT的时候,常用到此方法,但在一线待久了,容易陷入到具体琐事中,难以抽身出来看待整体格局。今天就用矩阵分析一下懒惰式成功的可能性。

    传统成功学

    传统成功学号召大家勤劳致富,要将自己的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才会收获安全感。中华文化强调勤俭持家,勤能补拙等等。中华文明是从农业文明生长出来的,所以集体耕种,宗亲与礼教,是维护集体生存繁衍的最佳办法。因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统治者选择了让老百姓附着在土地之上,日复一日的在土地上辛勤劳作,不要迁徙。并且选择了重农抑商作为2000年以来的核心国策。

    所以我们从文化底层中,就会对勤奋的人天生的高看一眼。但这个的代价是什么,是中国人擅长从技术上、应用上,勤劳的突破,但不善于从思维及认知上演绎,普遍的欠缺哲科思维。美国新推出的高科技产品,互联网公司,深圳很快就能仿造出一个差不多的模型出来,国内很快会有类似的创业公司对标(淘宝、支付宝、微博、大众点评等等都是)。但是要从原理上,原创性上创造一个产品,我们普遍会感到吃力,往往会选择,先干了再说,在干中学。而不是在干之前,就将主要路径,底层原理和推演逻辑想的很清楚。我有一个朋友做风投,他说在跟创业者交流的时候,常常把创业者问懵圈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做事的。还有两个创业者被问商业模式和思维推演时,实在答不上来而哭过……

    高认知式成功

    使用矩阵,就避免了思维的狭窄,它使我们思考,勤劳是追求成功的唯一路径吗?古希腊由于没有合适的土地用于耕种,但有广阔的平静的地中海,将星罗棋布的小岛、城邦们连接在一起,使得彼此可以频繁的交流。进而产生了物品的交换、商业交易,以及商业交易所需要的民主、平等的思想。物质富足之后的贵族们,除了看角斗士表演,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了闲聊和碰撞上,最终有钱又有闲的人们,创造了哲学,并在哲学之中蕴藏了未来科学所需要的所有种子:原子论、第一因、世界的本源是数、演绎法……先哲们并不像中国的农民们看起来那样勤劳,在旁观者看来,他们不就在聊天吗,这些人怎么不劳动呢?柏拉图的《对话录》确实就是师生之间的谈话录啊。

    那么懒惰式成功应该如何解释呢。首先要给予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高认知式成功。勤劳式成功,更像传统成功学,强调的是体勤,肉体上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高认知式成功,则强调从认知上多花功夫,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做更少但更重要的决策。一样能收获成功。

    穷忙族

    芒格说,凡事总是反过来想,高认知式成功的反面就是穷忙族,以身体的勤劳,时间的奉献,换取了终身的碌碌无为。我们先来举几个穷忙族的例子,再反过来看如何做到高认知式成功。

    职场穷忙族:日本社会在衰退的20年中,创造了穷忙族这个族群。男人们兢兢业业的白天上班,晚上在居酒屋中跟同事们消磨时间,因为太早回家,会被老婆认为没有应酬就是没有本事。他们没有时间和认知去反思自己现在的状态,下一代的教育也是应试教育的高压,两代人打不破这个循环,于是年轻人不愿意工作,干脆成为宅男和啃老族。

    中国的流水线上的工人、普通白领、基层公务员、银行柜员这些低创造性,但是高体力性的工作大抵相似。每日勤勤恳恳,但收入不高,还要随时担心着岗位不保。高盛在华尔街总部,2000年的时候有600名高薪的股票交易员,现在只剩下2名维护AI的工程师,其他人全部被机器人替代了。

    开会穷忙族:有事没事就开会,把干部们拉在一起,随便一开会,一讨论就是3-4个小时。每个人真正投入的只是自己要发言的那15分钟,其他时间就是玩电脑,等待并消磨时间。而且一个会议,越高级别的领导参加,效果就越差,因为所有结论和话题的引导、方向,都要听一号领导的。其他人噤若寒蝉,轮不到自己发言。

    投资穷忙族:超短线,追涨杀跌,设置止盈止损线,频繁交易。极端情况是赌徒,希望用运气、技术去打败庄家。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k线、彩票走势线、技术报告,以及自己亲身大量的实践。但是在概率/庄家抽水和人性对损失的痛苦面前,最后都是一场空。

    感情穷忙族:频繁的换男女朋友,由于对爱情和心动的阈值不断提高,最后甚至会丧失了爱的能力,迷失在欲望都市里。每个青春偶像剧里都有这样的反面男主,但现实中这样的男主很难找到一个真爱来解救自己的,不信你问问思聪。

    高认知式成功

    职场:在职场选择的时候,选择有大机会、大空间的行业。think big ,think long。最终在这些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因为骑上了这匹马,最后马到了,你也就成功了,俗称马到成功。我有个朋友2003年计算机系毕业的时候,同批的优秀人才大多进入了微软、Google、ibm这样的公司,进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寥寥无几,BAT只能选择毕业生中生源一般的学生。但10年后,在BAT只要工龄够了的,分有股份的,早已财富自由。而同期在微软和IBM的,还在忍受外企看不见的天花板,在35岁这个跳不跳槽的分水岭上纠结,高薪却没有竞争力,未来该怎么竞争。

    但我们大多数人,在选择行业和企业的时候,只是道听途说,随意性极大,没有在认知上匹配起码的投入。如果工作这么重要,那么先花点钱先做个职场咨询,再去相关的城市和同行业考察一下,翻一翻这个企业的财报,咨询一下大佬和前辈对于未来的看法。这些功课不是最起码的吗?和着急的投入工作岗位,并开始穷忙相比,这些考察工作看起来轻松,实际上是很有门槛的认知训练。

    开会:Ray dalio在TED的演讲中,提到了自己公司使用的dot collector工具,即时性给每个人的观点打分,并形成矩阵,推送到每个人的终端里。去中心化,让人知道彼此的观点及原因。盛大的联合创始人陈大年,在盛大公司最顶峰的时候,由于常年的熬夜拼命而病倒了,康复后体力甚至无法承担正常工作。他说到:其实对于一家公司真正重要的工作是很少的,有70-80%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产出,抛弃掉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影响。我每天只工作6小时,只专注这20%最重要的事情,下午6点准时下班,周末绝不加班。李笑来说,我们开会只干一件事,讨论什么重要,什么最重要,怎么干。其他的琐事都不说。

    投资: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gafata式的投资,设置合理仓位,分批买入后,之后就不用管了。1-2个月看一次盘足矣。表面上没有技术派们那么勤奋的盯盘,但是收益率却要好得多。详细情况之前日课已有总结,核心就是找到高ROE、高股息率的公司,持股守息,等待暴击。一旦经过大量研究,选择了一家长期高增长能力的公司后,你要做的就是买入,持有,不动。

    感情:古人先结婚后恋爱,当下先恋爱后结婚,都是可以创造爱情经典的。只要你选择和自己三观匹配的爱人后,将频繁更换男女朋友、频繁相亲的时间,都花在这一个人身上。收获的爱情质量一定很高,两个人还可以同步提升认知,相互进步,一起做的每一次旅游,过的每一个节日都在为感情加持,哪怕一年只过5次节,每一次都是加分。而不用一年跟5个人分别过2次节,穷忙无功。

    高认知式成功,在我看来比传统成功学,更有一种简洁的魅力。类似于第一性原理的穿透力,在当下社会普遍缺乏认知训练和反思的时候,更加珍贵。而且事实上高认知式成功,更加简单。但是简单的事情并不容易,就像减肥,只要保证每天的消耗热量,高于摄入热量,因此迈开腿管住嘴就能减肥。

    原理简单,践行并不容易。因此成功从来都是少数,无限风光在险峰,愿我们都能一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课22 how to be lazy and succes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tc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