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课叫磨课,有一种上课叫试讲,很多年前我很少听说磨课,开公开课或者评课,都正常不过。一开始我总觉得磨很浪费时间,而且一节课不同的班级学生不同,上出来的效果不完全相同,有时会出现越改会越乱的感觉。但如今,看有的同事为上好一节市级公开课,年段每一个班依次上过去,同样的课上个十节八节,精神可嘉!
我个人觉得课是需要磨,需要试讲,但不宜讲太多节,多了会让人产生倦怠感。其实老师平时的积淀就是备课,而不是为了备一节课而备课,比如机智处理课堂突出事件,比如学生回答问题与教师预设完全不同时教师该怎么评价与引导,这些应该是要靠教师教学智慧处置。
今天是我第二次试讲,用的是梅姐的2班,教学过程总体上推进顺利,师生对话流畅,但前面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时,这个班学生竟然没有直接回答出来,而在10班试讲时学生很快地概括出来了,这让我有点意外,但我马上意识到这个班学情不一样,赶紧引导学生速读前三段,找关键词句概括分析其特点,所以在这个环节多花了三分钟时间。导致最后给课本挑刺的环节延时三分钟才完成。
另外在分析举例子时,语言的准确性和例子的准确性有点混淆,梅姐建议,直接改为品味语言,更直接,更突出难点。
备课要有课程意识、文体意识和学情意识,确实在修改教学设计时,我可以用导学案把课后练习一、四题及预习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堂检查预习时可以拍照上传,反馈点评,这样子针对性会更强一些。
为了打造一节精品课,多次试讲,多次磨课,也是一种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对自身教学艺术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下午才得知我的公开课改为下周三下午,又往后推了两天,时间多了两天,希望准备更充分些。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