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能熊学霸课中提到的刻意练习有三要素,他们分别是:专注,更好,可积累(个性和系统化)。
与建立在习惯和经验基础上的重复性工作和学习相比较,“更好的练习”更类似于“成长性思维”,后者则更像是“固定式思维”。
打个比方。一个人的成长就像升级过关打怪兽,年龄渐长,游戏规则在变,遇到的困难(也就是怪兽)也越来越难解决,但是经验和智力却可以提升,前提是我们要“主动”去变得“更好”。
如果是成长性思维的人,他们会主动升级,不断熟悉新的游戏规则,学会自我掌控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他们不怕输,不怕犯错,只是绞尽脑汁想怎么“升级”和“变好”。他们在之前较低级的重复练习中已经获得足够多的经验,更有能力和兴趣去挑战更高级别的战斗。不拘泥于现状且放眼未来是这类人群的重要特征,这群人统称“战士”。
有着固定式思维的人群,一般都比较懒散和安于现状,尽管知道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很“无聊”,但是他们“得心应手”,所以常用来自我安慰。他们害怕犯错,担心失去和受罚,享受当下拥有的,不停在“打小怪兽”中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他们是沉默而稳定的大多数,既希望得到不同寻常的快乐,又不敢冒风险去追求和尝试。
这让我想起国外的工程师,他们精益求精的工艺让人赞叹。看起来他们像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实际上每一个工艺更能都会有一点一滴的进展。
还有一个例子。以前看吉尼斯世界纪录节目,发现很多奇妙的“功夫”,但是至于这些功夫有没有意义就另当别说了。记得一次同学和我提起合肥的宫廷桃酥王里的师傅也上了榜单,原因是他们夹蛋糕的速度突破世界记录…我更乐意师傅把点心做得更好吃些。
成长性思维的人走到较高水平,停留下来做重复工作之后却没有动力进行“实质性突破”,也会陷入固定思维当中。大多数人应该是避免不了这样的人生路径,等到垂垂暮年更是如此。所以人到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逊嘛。傲娇的时候多审视下自己的未来(不和其他人比,没有可比性),有没有因为多消耗人民大众所创造的财富而悔恨不已(˘•ω•˘)
“可积累”是在“更好”的基础上产生的。了解了更多的规则,有了更复杂的练习和更丰富的经验,人的思想不再单一,而是可以沉淀下来盖自己的房子。复合型全能人才大概就是这样,我可以大胆地说,这些人没有一个会是固定思维的人。他们在很多方向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和建树,为的是“更好”地升级和武装自己。可能原来他是个心理学家,但为了“更好”,不得不精通社会学和数学,还要懂政治和经济等等。“可积累”必须有个“源泉”和“根”,零散的兴趣和肤浅的涉足是凑不齐这个“更好”的人的。就如打仗时军纪不整军心涣散是大忌,一个道理。
找到“根”就是找到人生方向和快乐的源泉。我得承认我是固定思维下成长的人,但是一直努力突破,想挣脱束缚。简单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我一直以为的“快乐”,就是童年的天真和童心。诚然人是需要保持一颗童真的心,然而并不代表我要为了过去而放弃未来。“快乐”是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丰富的,以前的快乐是无忧,现在的快乐是年轻,以后的快乐是淡然。总以为之前的我是“好的”是“快乐的”,就是因为我一直不习惯于直面挑战现状,而选择“逃避”。勇敢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接受和悦纳。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