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唐风华展

大唐风华展

作者: guguaihezi | 来源:发表于2018-09-24 23:35 被阅读0次

    “我出生于长安,却在将近十四岁时才第一次真正看见它的面容。我像一个纯粹的陌生人,畏首畏脚地造巡于那晚长安城狂放情趣的边缘,慌张地面对市井呈予我的声势浩大的热情。我那在宫里称得上蓬勃的想象力第一次遭受了惊讶,因为现实已超越了想象使它变得乏味而苍白。我的子民们隐藏在各式动人的面具下像对待邻家的女孩儿那样友善地同他们的公主开着亲切的玩笑。”——《大明宫词》

    二刷大明宫词,再次被全剧始终回荡萦绕的优美所收服,尽管剧中情节与人物形象与历史有较大出入,但它仍让我们对那个在历史上颇为另类的唐朝多了一种绵密而华美的想象,它有着令人目眩的灿烂风华,有着无数最狂傲不羁的风流人物,也始终贯穿着任何朝代都无法避免的权力和人性的悲惨斗争。

    在荧幕中与文字间和大唐打了无数个照面,却始终没有机会一窥其真容,恰好听说国博的“大唐风华展”开展,一到周末就拉着朋友一起去观展。

    路上折腾了快三个小时,终于到了国博,但国博的建筑外观倒很不符合我对博物馆外形的一贯认识,乍一看还以为自己走到了人民大会堂呢,果然是“国家”的博物馆wei。

    大唐风华展展厅入口

    这次展览展出了近120件文物,共分为“文武安天下”、“皇室的珍宝”、“长安多丽人”、“骑猎散歌尘”、“大唐异乡客”、“学理共归真”六个大版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长安多丽人”部分了,暂时按下不表。行程匆忙,展厅里的人也真的是太多,只是拍了极少文物的照片,有时间还要再去逛逛。

    文武安天下
    三彩陶武官俑
    网上找的三彩陶文官俑图片,竟然忘记拍了=-=,图片来源见水印

    武官身姿魁梧,面容阔硕,服装也更为色彩鲜艳,相比之下文官红袍黑边,更添庄重,神情肃穆,留一缕髯须,颇有清雅高贵的气质。文武官陶俑为墓前镇守所用,墓主人应该是皇室吧。
    顺便了解一下唐三彩。唐三彩、金银器物和丝绸制品是唐代杰出工艺的代表,三彩其实并不是唐朝才有的,三彩釉始于南北朝,到唐朝制作工艺日趋完善,并在中唐达到艺术顶峰,安史之乱后,随着国家经济的衰退以及瓷器的发展,三彩陶制品日渐西山,尽管后来还出现了“宋三彩”、“辽三彩”、“金三彩”,但都不复当年辉煌。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烧成的彩色铅釉陶器,颜色有黄、赭黄、绿、翠绿、褐红、天蓝、白、黑等,其中以黄、绿、白为主。


    黄釉三彩马
    看到这匹马时,我立马就被吸引住了,并不在于它的“三彩”(好像还差一彩),而是它的尾巴。马身线条圆润壮硕,短翘的一截马尾看起来却有些不和谐,可能是把马尾扎起来了?据传这些马可能是西域品种,所以形状略有不同,说起来在这次展上还看到了“汗血宝马”的造型呢,但是也忘记拍照了。
    彩绘贴金骑马俑

    一看连战马都身披重甲,就不免想到它的实用性,这样的负重在战争中真能起到正向作用吗?看介绍才知,在隋唐以前,军队里还真是这样的人马俱甲装的装备,称为“重骑兵”,到了隋唐,人披铠甲,马不具装的轻骑兵才逐渐取代重骑兵。从重防护到重视机动,也体现出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进步。当然作为陪葬器,在兵马俑的真实形象上作进一步华丽的加工是常有的,马面贴金还是太壕气了。

    唐朝马牧业之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客观来讲,自隋朝后,战乱频发,大量游牧民进入中原,游牧文化也随之传播,促进了马牧业的发展。而由于战争、交通的需要,唐朝的马匹数量迅速增加,并建立了完善的马匹饲养与管理制度。在唐朝,骑马并不是男人的专利,妇女也能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街头信步游行,而丝毫不用担心他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


    三彩女子骑马俑 水晶坠十字铁刀,似刀又似剑,是一把仪仗横刀,刀把上有个猪形吊坠,猪为祭祀用品,但为什么要挂在刀把上呢?

    皇室的珍宝

    这部分主要展出了各种金银制品,以何家村窖藏的一组炼丹用具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组茶具作为展示重点,这部分好像也是我拍的最多的,没办法,精美的器物总是比沉闷厚重的墓志更容易让人注目。


    炼丹用具,书法也是一大鉴赏亮点,可惜我鉴赏不来
    琉璃茶盏及茶托,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玻璃用具,但技艺还不是很完善,实物淡黄绿色,比照片中颜色稍浅,玻璃中有很多小气泡 鎏金卷草纹长柄银勺
    烹茶用具,击汤沸面时所用
    金银丝结条笼子,用来放置茶饼,平时笼子要挂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以防茶饼受潮
    茶槽子
    guo轴
    这只银龟也是茶具之一,可开启用来盛放茶叶

    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早已有之,一直可追溯到神农时期,但唐朝以前,饮茶的流行多是因为其强身健体、提神醒脑的药用功效,到了唐朝,饮茶才被赋予文化意义,成为东方文明一个渊源流长的缩影。饮茶如何演变成一种文化?这与唐朝佛教文化的盛行有很大关系,佛教有言,“茶有三德”,饮茶,不再只是单纯地看重它的药用功效,而成为了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的代表,此后佛教对于茶道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使饮茶成了精细活,需要细细品之,若一气灌下几海碗,会被视为粗俗之举。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
    银熏炉及炉台,精美极了。都是法门寺地宫出土
    其他的一些金银器物
    李勉奉进双鱼纹银盘,忍冬叶和忍冬花纹围绕中盘中双鱼。鱼形纹饰很常见,多寓意生活富余
    鎏金双凤衔绶纹御前赐 银方盒
    光启宫银漏勺

    勺子本身平平无奇,但介绍词却令人沉思:黄巢败后,放火烧毁长安,唯有光启宫尚存。无论一个朝代的经济、文化如何蓬勃盛大,但其始终是以残酷无情的斗争和牺牲来结束和开始的。一朝兴,一朝亡,兴也亡也,百姓皆苦。生于盛唐的人或许是幸福的,但朝代更迭时遍地鬼魂的嚎哭,又有谁曾听到呢?


    鎏金 刻花折枝团花纹 铜碗
    “开元通宝”金钱
    “开元通宝”银钱

    金、银开元通宝并不是流通货币,而作为喜庆、占卜、压胜之用,为宫廷用物。压胜,同“厌胜”,是古代巫术的一种,压胜钱是用来祈福辟邪的,现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的传统土葬中就会压胜钱挂于棺材四壁,不过没那么正式了,我见过用一角或几分硬币作为代替的。

    唐高宗时期,王皇后因武曌(即武则天)之女暴卒一事被高宗怪罪,后因证据不足作罢,可王皇后紧张不安,于是与萧淑妃串谋道士,施厌胜之术想置武曌于死地, 事后被高宗得知大怒,被打入冷宫,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终於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用厌胜之术暗害宫人,有失国母母仪天下的体统”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以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不久王萧二人被武后用残酷的手段害死。——百度百科


    羽觞,即椭圆形带耳的杯子,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飞廉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掌管风,是风神。牛首独角,鸟身,也有鸟身鹿头,鸟头鹿身的
    双狮纹银碗。外圈的绳索和海浪纹样来自西方,中央的缠枝花纹和双狮纹又是中国本土的特色装饰纹

    长安多丽人

    携婴饲鸟出行图局部。韦皇后之弟韦浩的墓葬品。
    携婴饲鸟出行图局部

    初看此图,就觉得画面前方的“男侍从”衣着怎么如此华丽,倒盖过了后面侍女的风采,看介绍才咋舌,这位竟然是个如假包换的女子。虽知唐朝女子地位较高,不受闺阁礼制束缚,但在这次看展过程中才了解到,原来唐朝的女子还很喜欢女扮男装,这多得益于胡人粗犷豪放的风气对中原的影响,同时也彰显了一个自信包容的王朝风范。


    男装女立俑
    彩绘男装女立俑

    唐朝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历史时期。唐高祖至唐高宗中间时期为初唐,唐玄宗即位后,开创开元盛世(提一句,开元盛世能出现与武则天的功劳是分不开的),安史之乱后盛唐气势急转直下,进入中唐。安史之乱才平,藩镇之祸又起,由于设置众多节度使引起的藩镇割据混乱,唐武宗即位时,唐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不断,唐末的黄巢之乱彻底断送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王朝性命。



    初唐时期的女俑形象。黄衫翠裙,鸦髻成双,少女感十足
    盛唐时期的女俑形象。头梳乌蛮髻。
    根据发髻来看,应是中唐时期的女俑形象。
    从初唐到中唐,女子体态日渐丰腴,但雕塑里头的女性面容无不舒展温和,有着别具一格的生动风姿。想起看这些女俑的时候,身边站了一对父子,父亲拍完展品,弯下腰对小孩说:“儿砸看见没,唐朝以胖为美,你妈要是生在唐朝,肯定很幸福。”
    骑猎散歌尘

    这一部分几乎没有拍照片,印象比较深的也就是马球运动了。打马球是唐朝人最钟爱的体育运动,上至皇室显贵,下至凡夫俗子,都以打马球为锻炼身体的最佳选择和时髦的休闲方式。



    有一幅打马球的图还挺有意思,这场马球运动发生在宫廷内,参与者都是王公大臣、侍卫,甚至还有公主,记得是玄宗组织的(说起来唐玄宗也是个马球高手呢,曾在吐蕃派人来提亲时与吐蕃大战一场打马球),看画时我的内心OS:真是一群灵活的胖子啊…

    大唐异乡客
    昆仑奴

    昆仑指“色黑之人”,在唐朝一般是对南海诸国人的泛称。

    学理共归真

    对宗教的兴趣不大,所以也没认真看(其实就是到后面肚子饿了不想拍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唐风华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yt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