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风吹哪页读哪页,这不,正好翻到了这本《天下谁人不识君》 ,听这名字就能猜到,能写谁?李白呗。
李白是一个盛唐的符号,余光中写道: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确实,只有他似乎是那个时代最具像化的样子。
只有那样一个时代,繁荣昌盛,万象更新,海纳百川,包容鼓励,欣欣向荣,一切都在被允许、被激励、被接受,这是一个精神上十分宝贵和强盛的时代,这是一个提倡百花齐花,各自野蛮生长的时代,这是一个涌现出无数优秀人才的时代。
经历了魏晋的风韵,秦的霸权,纷乱的得到统一,世界重新走向有序和稳定,积蓄了足够多的文明,加上令人吃惊的开放和融合,一切都让李白的出现理所应该。
就算是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李白的生平和经历,但是他的诗已经将一个个情境和心境定格,让其形成不朽和经典,化为中国人的集体精神,只要在夜间仰头,就会自然地浮现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于是有了统一标准的表达。
在人迷茫颓废时,自然会想起他那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在这豪情满怀,自信满满时,谁不会说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至中年惊见白发,不自觉地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就算面对他人的不重视或鄙视,仍可以潇洒地来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面对美女,称赞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送别时道一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看在不同的场景中,李白的诗都提供了此情此景下最好的表达,而他自己也借由这些诗句成为人们想像的一个具体形象。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他一心修仙问道,带着几分仙气的人。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他的狂劲、傲气可是不一般。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想到是的功成名就,又弃或无物。
就连他的出生和死亡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据说他出生时母亲梦到仙人给了一支笔,下笔就会开出花来,这也正是梦笔生花的由来。据说他死因是醉后乘船,想要去捞水中的月亮溺亡。
他是一个有着太多的故事性、传奇性的人物,他写下的文字已经穿越了千年时间的检验,仍然鲜活生机。他的爱也好恨也好,得意也好,失望也好,都是那么的饱满有力,以致于岁月的风沙无法将其遮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