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环境造就人,还是人造就环境,一直众说纷纭,大家更倾向于二者互相成就。但是,前两年北大保安群落逆袭的重磅信息,让这个说法开始一边倒了:环境对人太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比你能想象到的重要还重要。
按官方信息,在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取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的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让人瞠目的是,现在北大的几百名保安队员中,绝大部分是大专学历,少量是本科,还有12名队员研究生在读……完全推翻了我们原先那种“农村小伙子文化水平不高,只能进城做保安”的固有印象。
20年,500余名,这两个数字充分说明,“北大保安”现象不是个案,不是特例,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传承性、可持续性。
不出所料,北京大学的保安全部来自农村,也读过书,但没有考上大学,甚至没有参加过高考。被命运之手带到了北大校门里打工,他们的安保对象是跟自己差不多年龄的人。这所百年学府本身就有着无可比拟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里,年轻的保安们很容易受到感染,从而蛰伏心底的大学梦又复苏了,由此也对生命、生活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这才出现了扎堆逆袭、成功逆袭的现象。
当然,你也可以反驳说环境并不是第一要素,你说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和自制力改变命运,这没毛病,可是你一定得承认,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多数人总是会让自己随大流。如果你是在小市民环境中长大,那么圆滑世故爱贪小便宜的几率总是要大一些,因为你耳濡目染的就是这些。
当然,我们确实也要承认个人毅力和自制力的重要性所在,因为同一个环境,可能会让同一起点的两个人有完全不同的结局,比如都是农村娃出身的北大保安,虽然有500余人开辟了新的人生,但绝大部分还是做着保安。
总体说来,人是干不过环境的,所有人都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通过自身环境和圈子所收获的见识,也一定会影响其见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打小就懂得这个道理,悲哀的是,在很多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基本上都在验证后面那句“黑话”。
保安们都上大学了,你再不好好上进恐怕就得做保安了。只怕,保安咱都没资格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