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诵读的诗作
前几天几个老朋友一起吃饭,黄承基教授给黄中习教授、陆海先生和我都带来了一袋东西,打开一看,是他最近出版的三本书:《桂花源记》(国家文学出版社)、《黄承基诗选》(现代出版社)、《黄承基诗报告》(国家文学出版社)。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开始,高中时代的我就与当年的青年教师、文学青年黄承基认识、深交,所以他的每一本书我都有所藏,有所读。从最早的《南方血源》、《远航》、《亚热带》、《断续风雨》到《扶贫丰碑》《大爱无疆》,从《诗歌创作杂谈》、《诗论》到一系列的校园诗报告,从中学语文教师报社诗歌编辑、从武汉大学作家班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近三十年来,我们都有许多交集的地方,亦师亦友。因此,黄承基教授的作品我都可以第一时间获赠并如饥似渴般的阅读。
或者都是桂西大山走出来,奋斗了多年才可以在广州安身立命的原因,我也常常回忆起过去曾经的岁月:曾经的脸朝黄土背朝天,曾经的“汗滴禾下土”,曾经的山歌和歌谣、曾经的光荣与梦想。这是我特别喜欢《黄承基诗选》中的第一章《大山情》的原因!没有亲身体验大山情的读者,也许不会读出其中的品味。这些作家早年的作品,成名的作品,今天看来,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读鉴,反而觉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民族的风格和素质。像《太阳史诗》《铜鼓之恋》《五色糯饭》,就是当年准备高考的我们疯狂传阅并争相诵读的诗作!现在又重新读起,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诗中的蕴含。
这么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浪潮把许多诗人作家冲到了沙滩上:或媚、或俗、或赤裸裸!或消极、或低沉!或堕落!但黄承基教授总是能坚守自己的诗歌品格,新作不断:从2002年“继著名诗人张永枚《西沙之战》后的第二部长篇诗报告”(张振金教授语)《扶贫丰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研讨会以来,十二年间总共写出了《丛飞之歌》《大爱无疆》《周庄之恋》等十五本诗报告! 黄承基说:“诗报告是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诗报告跟自己的苦思冥想创作时的思维不同,平常自己写诗,找到灵感就行了,但诗报告首先要关注历史事件、人文事迹、丰富的典型人物,是不能虚构的。我觉得诗报告本身不仅有社会功能,还有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这也是我转向写诗报告的原因。”(信息时报,2012年6月17日)。黄承基就是这样善于抓住时代的脉搏,肩负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令我非常感慨!(见拙作《心灵的撼动— —评黄承基诗报告《大爱无疆》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d188a1101019gfn.html?vt=4;《作家的良知——读作家黄承基的《丛飞之歌》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d188a1101019f3z.html?vt=4)
自己不仅创作不断,黄承基教授还乐为人作嫁衣裳。二十多年来 ,经他之手编辑出版的书籍不下一百种。深圳宝安作家主席王熙远(散文体人类学著作《神巫毛拜陀》作者、广东省第二届九江龙散文唯一金奖获得者)曾经说过,黄承基教授之所以能新作不断,除了文学的功底、勤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曾经编辑许多名家的书籍,从书中吸收了许多智慧和灵气。
黄承基也说:“阅读是文学的原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