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万花筒3

作者: 张志水 | 来源:发表于2024-07-21 20:22 被阅读0次

    2·老宅里的日子

    新地家的院门处于院子东南角,两扇木门,下边有一通活动门槛挡板,提出来能走大车,后车门胡同只有另一家与此相同,其余八家都是便门。门楼是单檐歇山顶草棚。迎门有石头垒的小花坛,天井(院子)呈四方形。三面有屋,南边有石碾,靠北有石磨。长着枣树香椿树石榴树,柴棚在西南角,栏(厕所、牛棚、猪圈一块)在西北角,饭屋接在东屋南面,邻着院门。基本生活水平由土改时的贫农分得土地而有所提高。

    大北屋住大爷爷,人高马大,早年热心民间道场。曾经到桓台、淄川、济南探访道友,还请来家里做客。身体有老毛病不能干重活,平常生活能自理。只有这屋的墙根用石头打底,在世的老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年代建的。其余房屋都是一式的土坯墙,全部屋顶都是麦秸的。大北屋两扇向外开的木棂风门和两个木棂窗子糊着白纸,向内开的两扇木板门内侧有木头插关,外侧有铁锁挂鼻。方桌后面有条几(放摆件的长木板),摆两个大瓷花瓶,插着鸡毛掸子,一对明式圈椅分置两侧。大年三十要到祖坟上请老祖们回家过年,堂屋方桌后的墙上挂老祖轴子,看历代祖先的名字,气势庄重,彰显六百年家史。年初一,凡是活着的人都要先朝着祖轴方向给祖宗磕头拜年。上供时新地跟着大人看,第一锅水饺先呈给天地和祖宗吃,让磕头就规规矩矩的磕,年初五就取下祖轴保存起来,然后到田野朝祖坟磕头送老祖回去。平常晚上大家聚在北屋里玩,共用一盏油灯。另一盏玻璃罩提灯,待刮风时外出用。有全家唯一的土炕土炉子,烧柴火暖炕。新地可以坐炕沿,脚踏炉台跟爷爷们取暖。洗手也用点温水轮流使。北墙东头悬置关公祭台。北墙西侧挂着大爷爷民国时期的镜框照片,下面挂着大娘年轻时的照片,看着很漂亮。南墙靠窗台放着一个半高橱柜,旧的不成样子。西墙根放置木床。一个上漆的木提盒打开盖分两层盛食物,做上坟用。除了几件旧衣服、被子、干粮瓮,没像样的东西。裂着几道缝的小桌、小櫈、杌扎都是里外搬着用。门口旁边放一个淹咸菜的瓦瓮。有咸香椿芽、萝卜等供大家全年吃。

    自从1951年有了妹妹,娘让新地跟着大爷大娘住大北屋东侧的小北屋。屋南墙开一个糊纸的木窗,地上只能放开一张床和一个半高橱桌。东墙上贴着一张彩色版画,绘着老鼠家族抬花轿娶亲的场面。个个站立作着象人的各种姿势,色彩鲜艳,喜意浓浓。队伍用具、花轿、衣服、旗牌等等同人类的一样,奇怪的令人难以理解,还又直想着看,太有意思了,印象很深刻,至到现在,70多年里没再见过第二幅相同的。对于大人当时讲解什么不记得了。桌子上有一枚银耳勺和一个发簪,光滑闪亮挺好玩。冬天小便怕冷,就在被窝里张着夜壶尿,明了天将壶洗刷干净晾晒准备再用。夏天蚊子特别多,各人的床上都撑着蚊帐。晚上闲下来,就得拿扇子或者布巾随时轰蚊子,省的被咬着,否则就得钻到蚊帐里躲避。屋北墙外面是路过村子的小道,东西两个方向的临近村庄都有大集,时常不明天就有赶集人咚咚的走路声,新地总是纳闷为啥这么响,闹得睡不安稳。确实不理解大人们需要起早贪黑肩挑背驼着货物,急忙赶路的心情。

    大爷性格敦厚,信誉很高。身体结实,一年到头极少生病。家里迎来送往,走亲访友等出“梅”(门的乡音)的事都离不开他。由于解放前曾经跟爷爷到济南学过酱园手艺,所以也参加制作酱醋等副食品,一块到博山办事。还擅长厨艺,家里逢年过节,少不了忙活。庄里遇到红白大事,就请他下厨做菜。即使十几年后的一个冬天,从外地回去看望他,还能给队里喂牛。除了吃饭回家,一般都跟牛在一起。两排牛舍连接睡觉的草屋,和一个半大小子帮工挤在一个土炕上。铺一层草栅子,垫上草席,自带被褥。一天我也跟着去一块睡觉。黑天就上炕,闲拉呱。起初满屋的牛粪味,是挺噎得慌。不过亲切的人情,津津乐道的故事冲淡了怪味。直至夜深人静,便一觉睡到大天明。

    娘带着妹妹住西屋。爷爷住南端里间,脾气温和,虽然大病以后两眼基本失明,仍然坚持作力所能及的生活琐事,少给家人增加麻烦。但是身体瘦弱不堪,行动十分不便。刚四五岁的孙子只能牵着他的棍子到大门外风凉一阵尽点孝意,令人很无奈。屋里没有桌椅,仅有半橱和箱子凳子,两张木床铺着秫桔和麦瓤垫子。唯一鲜亮的东西是墙上贴着四五张相同的彩色美女画,为竖条印刷品,着旗袍皮鞋,卷发浓妆,手指夹着烟卷,旁边有烟盒。使掉渣的茅屋徒增神秘色彩。听说民国时侯爷爷从济南进过南方卷烟售卖,自己也挑着零担出去走村串户的卖。屋里的张贴画是广告。

    东屋有一架木头织布机,早年大爷大娘和娘都会纺线织布。两个妇女都缠足,不识字,只干家务。墙上挂着锄镰锨镢农具,屋顶失修已经漏雨。饭屋的风箱连着大锅台,上方贴灶王爷年画,印有二十四节气。一盘摊煎饼鏊子,大娘善于刮制,娘善于博山式轮制,不久也学会了刮制,饭菜样式风味兼有。另外有个黄泥合着麦瓤(麦秸压碎的片段)糊的小炉子(土话:廓烙)烧碎柴炒菜烙饼。大人忙不开时就让新地到柴棚拿柴禾帮着烧几下。由于不会干,经常呛得直流泪,尝到了干活的滋味。只有拉风箱好办,坐着蒲墩使劲拉正当就行。不过用了多年的拉杆下面已经凹进一半,还怕别断了。拉顺了劲,听着风门板有节奏的吧嗒声,看炉膛火苗一下一下的跳舞别有一番情趣。其实,大人也就让摆弄一小会。全家合用一套炊具,在北屋吃饭,妇女、小孩用小桌。老人坐着明式椅子在大方桌上吃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愚人万花筒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fe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