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我会仅凭影片名去判断一部电影好看与否,决定观看与否。
这样不好。但常这样。
《摔跤吧!爸爸》,如仅凭片名,是激不起我兴致的。
但偏偏从微信群中获知其好评如潮,外加机缘巧合,我得以观看了此片。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影片主角马哈维亚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但因生活所迫没有实现登顶世界级摔跤冠军的梦想。他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经过近乎严酷的训练,两个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先后赢得邦级冠军、国家冠军和世界级冠军,成为激励千千万万女性搏击人生的榜样。
这是电影的梗概。
我认为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充满温情的励志片。当然,不同的人也可以看出爱国主义、宗教、女权、家庭教育等系列要素及问题。
但这里,我只想说说作为主角的父亲。这是一位志比钢坚,行比刀快,隐忍,睿智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甚至可以称得上伟大的父亲。
一个刚强的父亲,却四次落泪。并且深深地深深地打动了我。
01.第一次
大女儿吉塔,三次蝉联国内冠军,得以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进入大都市,当接触到全新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正是爱美的年纪,吉塔开始追求新潮--留长发,穿时装,涂指甲。在训练上,慢慢迷信新技巧,认为父亲过去所教的过时。
然而,一个蝉联国内冠军被人寄予厚望的摔跤手,却屡屡止步于国际大赛第一轮。
此时,吉塔迷茫无助,父亲也无比失望落寞。父女间关系首次出现鸿沟般的裂痕。
在妹妹巴比塔的劝说点醒下,吉塔幡然醒悟,主动向父亲和解,并求助。
电话中,女儿吉塔失声痛哭,一句"爸爸,对不起"后,并无言语。
本来不想接电话的父亲,这一刻懂了--孩子已明白了父亲的用心,孩子需要父亲的帮助。
刚强汉子泪腺瞬间崩塌,释然,泪下。
02 第二次
为了帮助大女儿吉塔早日实现夺得世界冠军的梦想,赛前六个月,马哈维亚带上侄儿租住在国家体育学院附近。
学院早上七点训练。他让两个女儿(此时小女儿巴比塔也已进入学院学习)每天五点前翻墙出外随他训练两小时。
终被教练发现。本就训练理念不合的教练大为光火。
面对学院领导要开除女儿的决定,马哈维亚搬出一大叠女儿的比赛获奖资料,哗哗地翻着介绍。
面对学校领导们,他言语哽咽,近乎哀求--
"她们唯一的错,是她们有个疯狂的父亲。"
"我只想让女儿获得世界冠军。她可以成为世界冠军。"
他希望学院领导能给予女儿一次机会。
刚强的汉子,眼含泪花。
虽为百炼钢,无奈绕指柔!
在关乎女儿前途的问题上,他懂得屈服。
03 第三次
全英联邦赛决赛。
夺取世界级冠军,成败在此一举。
对在观众席上遥控指导吉塔的马哈维亚,教练早已极为不满。
所以进场前,教练派人略施伎俩,将马哈维亚关进了体育场的杂物间。
于是,马哈维亚错过了关键的比赛。
吉塔每每回望父亲坐的位置,却空空如也。
慌乱、无助⋯⋯
好在,成败攸关时刻,父亲早前的教导给了吉塔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一记背摔,完美逆转夺冠。
当场外的国歌声响起,沮丧的马哈维亚惊异、振奋,心微澜。
多年奋起,几多隐忍与心酸!
一朝梦圆,老泪纵横!
04 第四次
工人无意间来开了门,马哈维亚得以从杂物间出来。
狂奔至赛场!
此时,颁奖礼结束!
记者蜂拥而至,吉塔准备接受拍照访谈。一直用目光寻找父亲的吉塔,回头看见刚赶到看台上的父亲。她把花扔给了教练,奔向父亲。
吉塔取下脖子上的金牌,郑重交给父亲。父亲摩挲着金牌,给女儿重新戴上。
父女泪眼相望,无语凝噎!
久久,马哈维亚对女儿吉塔说了一句--"你是我的骄傲!"这句话,足足等了十年。
是的,吉塔也是所有印度人的骄傲,更是所有印度女性的骄傲!
马哈维亚,一位父亲。
为了梦想,不惜与整个世俗对抗;
为了梦想,可以独自面对全村人的不解、讥讽、甚至嘲弄;
为了梦想,可以隐忍所有的寂寞与苦楚。
坚定如铁,隐忍如冰。
然而,刚强的汉子却因女儿四次落泪。
原来,父爱的山也暗藏爱的火焰。
所以,我也难得地流泪了,在影院。
不过,出影院时,我悄悄地擦拭了。只为不让身旁的人看见。
ps:当初拍《摔跤吧,爸爸》时,阿米尔·汗先把19岁的戏拍完了,然后从130多斤迅速增肥到近200斤,拍老年的戏,最后又在五个月内瘦身到140多斤拍壮年的戏。在各种硅胶等化妆道具大行其道的现在,这样的演员可以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几个吧!
对了,可能大家还奇怪为何不按照少年,壮年,老年的顺序拍呢,阿米尔·汗的解释是:那样的话,自己就没动力减肥了。对一位已51岁的演员来说,只能表示膜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