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过程的运用

思考过程的运用

作者: 生活的艺术家Tim | 来源:发表于2022-01-03 10:49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龙哥。

一个想和大家每天进步一点的家伙。

在写完《思考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是优秀的思考者?》、《是什么在妨碍我们思考》后,我卡住了。关于思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思考过程的运用。学那么多,不就是为了能运用吗?在学习完《思考的艺术》之后,以为自己了解了思考有哪些的过程,过程中有哪些的细节,就立马能运用了吗?这样想实在是太naive了。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我把文章的初稿写出来之后,看着如此繁杂的思考系统,我质问我自己,这真的可以做到吗?如果我都做不到,那怎么好意思写成文章。

为了更好的体验书中所讲到的方法,我将《思考的艺术》这本书中的关于思考的过程制作成了一份表格,用于每日记录自己的想法。我们平常之所以会觉得思考很抽象,就是因为我们都只停留在头脑中空想。要想使思考具象起来,就必须写下来,时常回顾,评价并且改进。而这些其实就是一个思考习惯的养成。我们平常人有时候也会有些伟大的想法。但是为什么实现不了?就是因为我们只停留在想法。没有更好的思考习惯帮助我们将想法细化,形成可行性的行动方案。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这个是提升思考能力的重中之重。

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我们就必须知道,思考的过程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可以做什么事情?当清楚自己所在的阶段,做对应的事情,习惯就得以形成。

从大的方面来讲,思考的过程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产生阶段和判断阶段。

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和判断想法,但想法的质量却因人而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产生想法的数量和我们有没有对想法做质检,也就是批判,改进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要产生大量的想法?只有一个想法的时候,就一定是不好的吗?如果你只是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面,一个想法没有什么不好。关键你的想法要去影响别人,是要和别人的想法去竞争的。既然要和别人的想法去竞争,我们内部就先建立起竞争的机制,尽可能多的产生想法,让想法间互相竞争,汰弱留强,从而诞生一个更加完善,更具有竞争力的想法。

生产阶段

要怎么样才能够刺激我们产生想法?第一个阶段我们要寻找挑战。

第一阶段:寻找挑战

我们的想法并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因为我们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者争议。这些不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但是还有一些挑战是我们主动发起的,比如我们就是为了实现心中梦想的图景。我们想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能动性,将未知变成已知,将魔法变成现实,将糟糕变成美好。这些挑战带着我们强烈的情绪和动机,可以使我们发挥出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挑战也可以理解成是,我们所需要聚焦的主题和目标。有了这个主题目标,我们的想法才不会离题千里。或者是在发散的时候能够最终能拉回来聚拢在最初的目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会在表格的第一栏确定下主题。而这个主题会是个比较大的内容。我后面产生的很多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展开思考。

关于主题的来源。我一开始犯的错误就是散漫地去思考,碰到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就想它当作主题去思考。后面发现这纯粹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世上每日都在发生众多的事件,那些事件又与我何关呢?我为什么要去关注它们。如果都去关注这些事件,生命将在不聚焦中浪费耗尽。还是得从自身出发,去发现那些能让自己收获成长的主题。每个主题都是自己生命终极命题的一个分支。每个主题都要问自己,这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想要解决它?解决它能为我带来什么?它是某个更重要的东西的一部分吗?

只有在确定好这些问题之后,我才会感觉到被激发。我会提出很多的问题,但是很多问题就停留在提出的阶段,要想去解决问题的话,最终还是得看这个问题对我有多重要,我有多大的动力想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还有另外一个最主要的是,我们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不要把别人的问题都当作自己的问题。别人的问题就留给别人去解决好了。用不着我来操心。我只操心好自己的问题就好了。

第二阶段:表述特定的问题或者争议

在确定主题之后,下一个阶段就是问题的表述。恰当地表述一个问题,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因为不同的表述会引发不同的思路,所以最好想出尽可能多的表述,从中选出最恰当的表述。举个例子,火车最初的轮子是没有轮缘的,但轨道有凸缘。因为铁路安全的问题被表述为“怎么样才能让轨道更安全地供火车行驶”,于是成千上万公里的轨道就造成了有凸缘的。直到有人想到应该把问题重新定义为“怎样才能让轮子更安全地抓住轨道”,带轮缘的轮子才得以发明。

对问题的表述而言,最有效的提问形式是“怎样才能……”。 帮助我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流程。表述争议最有效的提问形式是“是否……”或者“是否应该……”。帮助我们思考怎么样才是更合理的。关于“谁”“什么”“何时”“何地”等,这些是属于信息搜集的问题,通常用于调查阶段。“为什么”和“怎么”,是分析性的提问,通常用于想法的评价和改进。

第三个阶段:调查问题或争议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获得有效解决问题或争议所需的信息。在有些情况下,这仅仅意味着从过去的经验和观察中寻找恰当的材料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另一些情况下,这意味着要进行新的实践和观察,咨询知识渊博的人,或者自己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信息。

要调查什么呢?下面这些是最普遍的信息来源:

目击者证词、未发表的报告、已发表的报告、专家意见、实验、统计数据、调查、观察性研究、研究综述、个人经历、他人的经历。

而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谁”“什么”“何时”“何地”,列出我们所需要搜集信息的问题。列出这些问题之后,我现在的习惯做法就是,把问题输入到浏览器,一个问题一个窗口来检索答案。

第四阶段:产生想法

想法也许在我们一开始确定问题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也有可能在我们边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产生。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尽量产生足够多的想法,以确定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接受什么信念。这个阶段有两个常见的障碍。第一个障碍是,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想法局限于寻常、熟悉、习惯的应对,而把那些不寻常、不熟悉的应对排除在外。要防止这种倾向,需要记住不论后一种应对看起来多么另类或者不妥,也许创造力恰恰就隐藏在其中。

第二个障碍是,我们很容易过早地停止产生想法。要记住,产生的想法越多,出现一个或者多个好想法的可能性就越大。导致我们的过早停止想法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思考障碍、僵化或者困惑迷茫。换句话说,我们就好像被什么东西给卡住了,成了跨不过去的坎。很多时候,这个坎就是导致我们拖延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被卡住的情况,当这个坎跨过去了,就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强迫自己去想,这个问题还能有什么不同寻常的解法。运用自由联想、类比,尝试各种不同寻常的组合,多方面刺激自己产生新的想法。不过有些时候,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有时间限制的,并不允许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去穷尽所有的想法。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尽量想出更多的想法,然后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想法。这表明这个想法也许并不完美,只有拉长到我们整个人生经历里面,不断地从想法-结果的复盘中来回顾,一次次提升自己每次决策的质量。

判断阶段

经过前面的过程,我们已经产生大量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是半成品。下一步我们要进入判断阶段,也就是将我们的想法拿去做质检,从中检查发现我们想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修正和改进我们的想法。这些属于批判性思维。

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批评性思维?因为我们的想法并不完美,当我们没有落到现实中去执行的话,想法中很多瑕疵我们还看不到,但是一旦去行动,瑕疵就会被暴露出来。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想法中的瑕疵,优化我们的想法。

拥有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尤其是批判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我们的自尊心在作祟,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想要去捍卫它;另一方面是我们太熟悉我们自己的想法了,这使我们很难看到它的缺点。这就像你太熟悉自己了,从而很难发现自身的缺点一样。

要克服这些批判性思维的障碍,第一,我们要自觉地压抑住那种认为自己的想法已经很好了的反应,强迫自己以批判、挑剔的眼光审查它。第二,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自尊心,想想如果是别人指出我们想法中的缺陷,我们会是多难堪,尤其是被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指出来。从而刺激自己去批判自己的想法。第三,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的好奇心,问自己,当我们的想法在运用时怎么样才能奏效或者是其他人会对此作何反应。第四,不要臆断,臆断就是想当然。一旦想当然了,我们就不会去启动批判的过程。

开启批判的过程,其实是开启一连串提问的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列成自查清单,一一对照。

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解决方案以及争议。

改进解决方案

关于解决方案的改进,我们可以问的问题有:

1、我们的解决方案将要如何应用?列出所有的步骤和所有重要的细节。

2、解决方案的实施会遇到什么哪些困难?怎么样才能克服这些困难?

3、其他人会找哪些理由来反对这个方案?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化解这些反对?

4、我们需要说服哪些人来相信这个解决方案的价值?什么样的陈述最有可能说服他们呢?

改进解决方案的想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落实细节;第二步、找出瑕疵和混乱;第三步、做出改进。

第一步:落实细节。

如果解决方案涉及完成某事或者某流程,那可以问的问题:

1、到底要怎么样一步一步完成此事?

2、由谁来完成?

3、应该什么时候完成?

4、在什么地方完成?

5、由谁提供资金?

6、可能需要用到哪些工具或者材料?

7、从什么来源获得这些工具和材料?

8、工具和材料怎么样运输?由谁运输?

9、工具和材料要放在什么地方?

10、解决方案的实施可能要求哪些特殊的条件?

如果解决方案涉及制造某物,那么可以提的问题是:

1、它怎么样起作用的?

2、它看起来怎么样?

3、它将用什么材料制成?

4、它的制造成本是多少?

5、谁会花钱买它?

6、到底要怎么样使用它?

7、谁会使用它?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地方用?

8、要怎么样包装?

9、要怎么样交付?

10、要怎么样储存?

第二步:找出瑕疵和混乱

1、列出一个常见瑕疵的清单。作为自查的起点,包括:

· 明确性:解决方案是否难以理解?

· 安全性:解决方案是否会给使用者或使用对象造成任何危险?

· 便利性:解决方案是否不方便使用或实施?

· 效率性:使用解决方案是否会造成显著的延迟?

· 经济性:解决方案的建造或实施成本是否过高?

· 简单性:解决方案在设计或形式上是否存在不必要的复杂性?

· 舒适性:解决方案使用起来是否令人不舒服?

· 耐久性:解决方案是否有可能坏掉或发生故障?

· 美观性:解决方案是否会让大多数人觉得丑陋或令人反感?

· 兼容性:解决方案是否会与任何其他的配套产品或流程冲突?

2、与竞争的解决方案比较。研究别人提出的竞争方案,看看哪些地方优于自己的方案。优于的地方,即是自己方案的瑕疵。

3、考虑自己的方案会产生什么改变,这些改变是否会带来混乱?

4、考虑方案会对人员产生哪些影响,有哪些是会让人生厌的,这些地方往往暗示着解决方案存在瑕疵或者混乱。

第三步:做出改进

对于新的或修正过的概念:

· 改变术语——使之更简单、更好记、更吸引眼球

· 改变解释方式——使用不同的图标、实例、类比等等

· 改变应用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使用

对于新的或修正过的流程、系统或服务:

· 改变实施方式、具体步骤

· 改变实施者

· 改变实施的场所

· 改变所需的工具或材料

· 改变获得工具或材料的来源

· 改变工具或材料的存放地点

· 改变实施要求的条件

对于新的或修改过的产品:

· 改变它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 改变它的成分(制作材料)

· 改变它的使用方式

· 改变它的使用者、使用时间或使用场所

· 改变它的包装或交付方式

· 改变它的储存方式

改进争议

对于争议来说,改进的主要任务是是评价推理,确保其中没有错误。必须要考虑两大类错误。第一类影响推理的前提或断言的真实性,第二类影响推理的有效性,也就是推理过程的合理性。

影响真实性的错误:

最常见的一种就是陈述完全不符合事实。但是这种错误可以通过充分调查,小心核实证据来避免。还有另外一些不易觉察的错误:

·“不是……就是……”思维

· 回避争议

· 以偏概全

· 过度简化

· 双重标准

· 转移举证责任

· 非理性诉求

影响有效性的错误:

要想确定一个推理是否有效,我们必须检查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争议中常见的一个根本错误:不合逻辑的结论。不合逻辑的结论是指按照逻辑无法从前提中推导得出的结论,逻辑学家称之为“不当结论”(non sequitur)——这个术语来自拉丁文,字面意思是“它没有跟随”,也就是“前后不符”。

完整的评价论证的步骤是:

1.完整地陈述你的论证,尽可能地清晰明确。一定要找出所有隐藏的前提;如果论证很复杂,一定要把它的各个部分都表述出来。

2.检查论证的各个部分,找出影响真实性的错误。

3.检查你的论证,找出可能存在的有效性错误——也就是说,要仔细斟酌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确定你的结论是否合乎逻辑。

4.如果发现了一个或多个错误,你要修改论证以清除错误。

以上就是思考的整个过程。个人感觉这个过程还是非常繁杂的。但是区别优秀与拙劣,就是看我们思考的多与少。思考是个需要勤奋的工作。我们常说的脑力劳动。既然是劳动,劳动的每个步骤我们都了解了,我们就能想办法改善我们的劳动效率。

我之前工作的时候就常有疑问,到底我的上级比我强在哪里,学完《思考的艺术》,我终于有了答案。上级由于站的层面不一样,他往往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多,这样往往就能想得更加全面周到。对于我们每一个想要往上走,想提升能力的人来说,我们就应该让自己思考得更多。所谓的能力也就是思考力。思考过程,就是思考的框架。当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框架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思考。

心理学有个重要的概念——元认知,就是认知到自己在认知,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为什么这个概念这么重要?因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来改善自己的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知道思考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知到自己平时是如何思考的,更容易发现我们思考不足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过程的运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ik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