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撒哈拉沙漠上,生活着一种土灰色的沙鼠。
它们终日囤积草根,即便草根早已多到腐烂,沙鼠也不停歇。
原来,沙鼠曾经历过旱季,从此这种对食物的担忧,就深深印刻在沙鼠的基因里。
生活中的很多人,也跟这沙鼠一般,整日担惊受怕,觉得前路迷茫。
但其实,为难他们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自己内心太多的负面暗示。
《反焦虑思维》一书中,玛丽向心理医生求助,说自己常常午夜惊醒,心脏“怦怦”乱跳。
因为自己的生活有数不清的麻烦:
两个孩子马上要进入青春期,即将变成无法控制的“猛兽”;
丈夫随时可能会丢掉工作,她将成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照顾父母需要的金钱,超过了他们的固定收入,而房子,变成了他们永远也爬不出来的无底窟窿……
虽然有些事情尚未发生,持续的焦虑却让她疲惫不堪,丈夫埋怨她脾气暴躁,孩子们吐槽她没有半点耐心。
提前焦虑,让玛丽的身心都处在“橙色预警”的紧张气氛中,生活变得一团糟。
莫言曾说:人要生存,就得摆脱连环般的桎梏,忧愁悲观便是人最根本的死敌。
长期活在人为制造的恐惧中,终有一天会被内心的黑洞吞噬。
要相信,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关卡,也没有不放晴的雨天。
你以为前方是坎坷崎岖的小路,其实等着你的是平坦宽广的大道。
所以,不必对未来过度忧虑,甩掉精神上的包袱,才能越走越快,越走越轻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