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与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我们都会凭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事物,最明显的就是在挑选带色彩的商品时,尤为明显!然而,这一点在工作中也是如此。通常我们会通月末业绩的好坏去进行判断,从而自己甚至老板会直接问:“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子?”但是,很快自己甚至老板都会继续问:“你上个月是如何做的?”或者给你安排一个绩优高手的分享他的成功经验,也就是How。
这看起来很合理。自己业绩不行,潜意识里自己认为或者老板认为不会做或者高效做是业绩不行的唯一“硬伤”。但是,自己以前从来就不会在这个糟糕的结果面前问了个“Why”后,就转身去探究成功的秘诀How了。这就是典型的当Why变成了How后,就没了Why的例子。
那么,如果有如何快速走出困局的快车通道“How”(方法),又何必还要在困局现实表面上把Why固定而加深追问呢?
如果面对一个自己一直走不出去的困局,你会选择前者或者后者呢?
我不知道你的最终选择是什么,但是我选择是后者:在困局现实表象上把Why固定且加深追问,唯有想得足够清楚这个Why,才能够更好地利用现实中碰到的快车道How(方法)来为己所用。
今天我遇到一个在创新创业领域做天使投资的女性投资人,她在分享自己的创业投资心路历程的时候。她提到了一句话,特别能够引起我共鸣的话。她说:资金是我陪伴和服务有梦想的创业者的一个工具,而且投资挣钱我与云创是有原则的。
我想她能够说出这句话来,一定是当Why变成了How时,她毅然回来先把Why搞清楚的一个人。我想这就是原则的魅力吧!
我听完后,自己立马有了一个冲动,我想去向她学习和靠近。不是因为她做的成绩有多辉煌,她的社会地位如何的高。而是,本质上,她追求的东西与我追求的东西是一致的。我们都在追求凡事背后的Why,且首先会找到其落脚点。只不过,她目前比我做得更好些,即走在了我前面。
任正非曾说过:“人这一辈子最高兴的,不是中大奖成为有钱人,而是有一天遇到一个人,他能够带你更上一层楼。”我想能够遇到一个引领自己更高效地挖掘困局背后的那个Why的本质源的人,是自己这一辈子莫大的荣幸,因为这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眼界的大幅度提升,更是全方位的那些“看不见”的能力的大幅度的提升。我想这也是任老所说的“更上一层楼”的本质吧?
我想我今天是遇到了一位,而她却让我进行反思:其实,身边有很多类似她这种人,只是自己经常陷入了每当Why变成了How时,很快Why就“溜”走的现象而自己却不自知这其实是一个自我认知的盲区。
希望下一次,每当Why变成How时,我还能够回来首先把Why搞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