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学习会,要求在运动和读书之间选择一项坚持,我犹豫之下选了读书。因为我的运动已经退化为每天的一万步和20分钟JGG了,远远达不到参加比赛的标准。而读书则是要求一周一本,跳一跳还是可以坚持的。
《抗住就是本事》前三分之二看的很快,因为《一页纸工作整理术》的插队,才停滞一周。所以第一周我就选《抗住就是本事》了,最后三分之一也是很快。感觉大多数时候看书都是前面仔细后面就稍显潦草,起码在思考上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前面《书中找到的答案》就是来自这本书的二刷。如果不去翻前面的章节,除了那个“自私但不黑心”的开发商,我记下的细节其实很有限,这种有限让我考虑是不是要学习如何做思维导图了。
“阅读、工作、人际交往,可能我们每件事都在做,但往往是无意识的,没有想过要长年累月地保持一个姿势、一个标准,直到把这事做好”。我们的文字也是如此。前几天和叔叔讨论未来的时候,叔叔无不遗憾的指出在没有毕业的时候他就引导我择业一定要依靠优势,前期可能会很难,但只有坚持肯定会有收获。懵懂的我不懂,现在的我依旧不懂。或者说似懂非懂。我明白了要想在喜欢的事情上慢慢积累、慢慢克服困难、慢慢成长,你首先要脱离所有的正规。而这些慢慢压根都因为这个“首先”没有机会出场。叔叔说这是因为我对自己没有耐心,没有给自己机会。然而我知道,除了没有耐心,更重要的是没有信心,我打心底没有意识到叔叔说的独一无二意味着什么。我对当时的自己没有信心,也对“慢慢”之后的自己也没有信心。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到简书平台,最宝贵的是认识一些珍贵的朋友,再有就是坚持日更到现在。上次挣扎之后,听了盈盈说的“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也就没有再纠结了。干就是了。可这其中依旧存在问题。因为是挤时间顺带的,投入的精力定然是有限的,更别谈什么研究了,所以长进几乎是没有的。最多成了一个寄托和归整思路的工具,但对于自己来说,聊胜于无吧。
这本书是冯仑在60岁的时候所写的,他觉得在“六十而耳顺”的年龄,对很多事的期待不同,人生目标也有所不同。因此总结了自己60年的人生经历和30年的商业观察。不得不说,书中的内容做到了这份初衷。
很多看似平常的句子,如果真的和实际联系起来,那背后又可以延伸出很多很多。可若是没有足够的经历,那就只能是那句看似平常的句子,引不起任何深思。又想起了那句“这本书值得你读30遍”,我已经在书的最后开始记录遍数了,挑战一把,我能否真的再读28遍!
阿淼写于2022年11月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