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作者孙频
读了上一篇《乩身》后,再读这一篇《东山宴》感觉作者的文字有点余华的味道,但也有属于她自己的特色。人物刻画深入,细节描写的把控很灵活,笔触粗中有细,具有张力。
这一篇同样也是以女性的视角描写底层人物的艰难困苦,赤裸裸的把人性的丑恶嘴脸和扭曲极尽残忍的剖开呈现出来,揭露女性的卑微苍凉,人性的扭曲和丑态。
故事发生在山水村,村子里的人们在心里建起了心墙,锁住了人伦道德和良心。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了无生趣,他们喜欢把所有丑恶摊在明面上来作为生活的调味剂。
从小说中我看到了,有温度的爱和扭曲的爱。
爱是有温度的
小说主角是奶奶白氏,傻子阿德,少女采采。
奶奶白氏早年守寡,辛苦一辈子养大的儿子不孝,她惧怕孤独害怕被抛弃,看似是阿德离不开她实际上是她离不开阿德,爱阿德如命。阿德是傻子,但是在奶奶眼里她是她心灵的救赎和依靠。在旁人看来毫无用处的傻子,在奶奶这里他是她心灵的彼岸,是依靠。所以即使母亲早逝,被父亲遗弃的他,依然被奶奶捧在手心视若珍宝。
他是小说里最纯粹的存在,心里一直挂念早逝的母亲,常常在自家窑洞前用泥巴捏母亲,捏好了轻轻唤母亲。每次都会跑去坟场探望母亲,担忧母亲在地下没有饭吃。五岁的他还执着于摸乳房,因为抚摸乳房可以让他安定,能够给予他母亲的温暖,以前摸妈妈的现在摸奶奶的后来摸采采的。最后,奶奶死了被葬在了东山,他在奶奶坟前挖了个洞把自己的头埋进去捂死,单纯的认为可以去地下找爱他的妈妈和奶奶。
亲情是他维系生命的脐带,妈妈死了,奶奶也死了,痴傻的他注定活不了。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傻子,反讽那些不傻的聪明人,像活在粪池里的鲇鱼,以粪便垃圾为食,常年累月游离污浊中,埋葬了人伦道德仅仅只为了活着而活着。也更突出了有温度的爱,在那个毫无人性的村落里更显得难能可贵!
扭曲的爱
采采聪明伶俐,但是自小在暴力和母亲的不断抛弃下成长,渴望爱却从未被爱。她羡慕阿德被爱,心有可记挂的人,所以把心中扭曲的情感化作利刃戳伤阿德,看他崩溃的大哭获取快感,甚至恶劣的想要诱导阿德陪母亲死。通过心机手段,自辱自残的方式引起母亲和旁人的注意,衍生出了扭曲的爱。
扭曲的情感让她渴望被爱,想要被爱,渴望被男人抚摸,她把这样当做了爱,把阿德抚摸乳房当做了爱,把幻想继父抚摸她旁的男人抚摸她当作是爱。当感受到来自阿德的依赖,把阿德抚摸乳房当作爱时,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拼命的抓住,即使阿德傻也想带着他一起生活一起离开。
一个从未被爱的孩子,她没有爱的能力,渴望被爱却因父母的自私和冷漠拒之门外,阿德的依赖和抚摸成为了她心里的一抹光亮,成了她的救赎,所以看到阿德死了她才会绝望。因为阿德死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爱”她依赖她的人死了。就像马西莫•格拉梅丽尼在《孤独的梦中人》中说:“不被人爱是一种巨大的痛苦,但是这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不再被爱。”
感悟
山水村像是一个被文明遗弃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讲述实用,无论任何东西,哪怕是妻子也可以被兄弟亲人继承,实用就好。人们看似慈悲如菩萨,实则是丧失了人伦道德的牲口,像长年累月游离在污浊的鲇鱼。女人们像牲口一样卑微苍凉的活着,全然依靠男人,像衣服一样被挑挑拣拣。
作者塑造了傻子阿德,来讽刺这些所谓聪明人,讽刺他们聪明的在污浊中游离,讽刺他们没有爱没有温度,像动物牲口一样为了活着而活着,只剩下食与性。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圆满的人生,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就会给你开一扇窗,人生总会有缺憾。阿德是幸福的,自始至终他都在爱的滋养下成长,虽然傻但是他有爱的能力。和采采是两个极端,一个聪明一个天生痴傻,一个缺爱一个被爱,一个触手可及就能拥有爱一个通过自残和自辱在呼唤爱。没有爱的能力的孩子,他一生都会执着于爱与被爱,扭曲的情感会遮住了他的双眼囚禁他的聪慧,让他在一路泥泞中跌跌撞撞中痛苦挣扎,一生难得到治愈。
爱是有温度的,如夏日的风,冬日的暖阳,温暖了你的寒冬,吹爽了你的酷暑。我们生活中需要爱,有温度的爱,唯有爱可以治愈一切,可以抚平内心的创伤与痛苦,可以扫除阴霾把黑暗囚禁,可以让灵魂相互取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