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874/683011449e271bf9.jpg)
传统的《老山界》的执教流程莫过于从掌握字词开始走起,走向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整体感知和重点探究等。教师在台上讲得似乎津津有味,但学生在台下听得分明缺油少盐。
有道是:“文贵创新。”文章写作是这样,课文执教如斯。重读《老山界》这篇文章,我从中提炼出了“四个一”。在预习环节,我告诉学生们:“《老山界》中有“一个男人在躲,一个女人在哭,一支军队在进,一支文笔在笑。你们知道这个男人是谁吗?”学生一脸的茫然,简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那就赶快把心放到这篇文章里去,尽情地朗读吧。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了起来,那思考的空气也立刻变得火热。
我想,等他们阅读完课文以后,那“四个一”工程,在他们理解的天地里,也就可以竣工了。那个在躲的男人究竟是谁呢?有的学生说:“是瑶民。”,如果红军战士遇到他,该如何称呼呢?学生若有所思:“应该是大哥吧!”为什么呢?因为作者陆定一称呼他的老婆为大嫂。可是他为什么要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躲着红军呢?作者的猜测是:“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了!”这说明了什么?这里以前经常过队伍,只不过不是红军,而是黑军,是叫“军阀”之类的兵癖。他们不是来抓壮丁,就是来捉百姓的鸡,或者是牵平民的羊。总之,在他们的欺压下,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其实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训练和培养一下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有道是:“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将会怎样?”作者的笔触有头有脑,尚且能够用“大概”一词走近那位大哥。难道我们的目光就没有头脑?就无法走进大哥的精神世界了吗?
问题一,他是怎么躲的?问题二,他躲到哪里去了?这两个饶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们放开了胆:“光着膀子,提着裤子,连鞋子都没有来得及穿,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嗖’地窜出了门。逃命,就像是去捕捉自己曾经丢失了的灵魂。”有的学生说:“我有不同的意见。因为是冬天,所以他不可能光着膀子,想必是慌不择路,随手拿了一件大嫂的破棉袄,然后就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是呀,他到底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有的学生说:“也许是躲到了一口饥饿的米缸下面的地窖里。”也有的学生说:“可能是躲到柴草堆里面去了吧,毕竟那里相对比较暖和,还能露出两只具有侦查能力的眼睛,去审视外面的风吹草动。”如此胆识,不就是学生的智慧之花在课堂上铿锵绽放的写照吗?我暗地里为他们直竖大拇指,明着已经开始用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了。这样的精神嘉奖,充满了语文的味道。
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征途上继续赶路,我们的思想也在阅读理解的大海上继续远航。“一个女人在哭”,这个女人的称谓一定是大嫂。可是她为什么要哭呢?究竟是作者的哪些话语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神经?文中写道:“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原来如此,我们不妨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一番吧。一个女生说道:“她的日子过得可真苦呀!丈夫整天东躲西藏的,她能不提心吊胆吗?她能不担惊受怕吗?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呀?当苦不堪言时,她就只能用以泪洗面的方式来为内心的酸楚代言。”
一个男生接着说道:“她见到红军,就是遇见救星了。红星可以照耀中国。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可以拯救苍生。她太激动了,一时失态,像天使撒娇那般,瞬间打扮成了一个精致的泪人。她的情感的闸门决堤了,但这种决堤并非是阴雨连绵,而是多云转晴,转忧为喜。她是怎么哭的呢?如果你也在场,能不能用你手中的文化之笔来描写一番呢?一个学生说道:“最初,我猜想,她的眼圈肯定早就红成了两朵火烧云,要不怎么会从眼眶里喷涌而出两口心疼的温泉呢?”
虽然大哥在躲,在退缩,但是红军依旧在前进。红军翻山越岭遇到了重重困难,这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抓住文中的一个关键语句:“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这个句子虽然离课文的终点不远,但是它可以影射全篇。
老山界的难翻,想必每位同学都能够略说一二,譬如路途遥远、山峰高耸、山路陡峭和山路狭窄等。说红军的队伍笨重,这是不是有些过分?这不是在长敌人的志气,灭我军的威风吗?”头衔为班长的学生说:“不!作者灭的是敌人的志气,长的是我军的威风。不信?请看——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如此藐视敌人,堪称语言的绝唱。
我军之所以笨重,既有山的原因,又有人的原因。中央红军队伍庞大,饥饿、疲劳和伤病缠身,能不笨重吗?“笨重”属于贬词褒用,洋溢着自豪与欣慰的情感。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读,那就是:“我骄傲!”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毛主席在《长征》中留下的那个压轴的诗句:“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支文笔在笑”,这支文笔,它的署名叫陆定一。细心的同学一定能够发现,在预习提示中,编者给我们提出的阅读任务有:“想象作者翻越老山界的情景。”为什么要强调“作者”,而不用“红军”呢?再看课文的思考探究题一,编者所使用的措辞依然没有改变:“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其实读一篇文章,就是在认识作者这个人物。建国前,陆定一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他曾任中宣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通过了解作者,我们认识了红军的英雄气概。那种坚定的意志,感天动地。那种乐观的精神,欢天喜地。
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让我们听到作者手中的那支文笔的欢歌呢?景色优美的句子显而易见。譬如那些加入到星光的美的行列中的火把。如此强大的阵容,堪称“这真是我平生没见过的奇观”。再比如,山中半夜的寂静。那些声音美得像是一首抒情诗,抑或是美得像是一支动听的交响乐:“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些文字,以动衬静,不都是从作者心底笑出来的声音吗?它们不但有声有色,而且有滋有味。这不是小夜曲可以概括得了的,这是天籁的大手笔。作者借助通感的修辞手法,一饱耳福,再饱耳福。
“前后呼喊起来”的句子始终面带微笑,譬如:“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了!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笑容是“量天尺”的加油站,它可以把苦难酿造成美酒,把风雨打造戓彩虹。
同学们,人生就像爬大山,但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雷公岩,又能奈我何?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战斗式的风姿。
愿坚强的铁骨与你的生命同行!祝乐观的柔情与你的生活同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874/2a9df50938864d4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