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8-01

2019-08-01

作者: 善娴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10:20 被阅读0次

    写给杨利伟老师的信02

    杨老师好!

    夏季暑假是我们教育公益组织的旺季,抱歉这几天我太忙,总是写了一段,就被其他事情打断,没能静下心来继续和你梳理。

    今天得空,继续梳理。那天,杨老师你收到我的信,回复我说,这个公益项目陈瑶是真正的带头人,陈瑶是规则。我不同意,我说:“公益项目是一群人的理想,在一个平台上的共振,核心运作团队是真正的负责人”,我们可以招募新的核心团队,继续往前走。

    先谈谈关系。

    社会生活中一直普遍存在的两种关系,一种是行政关系,这种关系容易变成上级和下级,一种是商业关系,这种容易变成利益交换。公益项目,启动的是社会资本,构建的是一种平等和自由的新型的关系,平等,就需要我们变得更加宽容,多元视角,换位思考。自由,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加自我负责,自我选择。从知道到做到,其实构建这样的良性关系,这并不容易。

    再谈谈这个议题,“公益项目到底是属于谁的?”

    一直有个说法:三流机构做活动,二流机构做项目,一流组织做产品。

    ”唤醒心之力“,在我最初的构思里,是运用萨提亚体系,计划设计一个公益产品,服务青少年相关群体,改善对内在身心运作模式的认知,传递萨提亚体系的价值,可以看成是一个心智模式素养的教育公益产品,打磨成熟后,可以去跟各个教育公益基金会合作。

    主体目前是模糊,陈瑶找来了一些善款,学校提供了场景,主导老师设计了三天课程,小组导师参与了执行,志愿者提供了服务,等等。虽然公益极为强调权利,但公益本身也蕴含着权利问题。这样一个共同创造的公益项目,究竟产权属于谁?谁说了算?一般来说,参与创造的志愿者,愿意把知识产权贡献给公益组织,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公益产品的利益各方,是否都被充分的尊重了呢?比如,资助方的意见总是被仔细聆听,而受益人则常常是被动的接受方。受益人在项目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被严重边缘化,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有的时候,公益组织的价值主张和理念主导太强,也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服务对象之上。公益组织(公益产品)在具体执行中有时候并不清楚为自己到底为谁服务?有人认为是捐赠人,有人认为是合作伙伴,有人认为是最终目标群体,也有人认为公益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更安心。服务对象到底是谁?这个关乎公益产品定位的根本问题,却也是最经常发生分歧的问题。

    博盟所说:“社会组织的最大功能是组织社会”,我很赞同。“组织社会”就是把一盘散沙式的个体组织成一个个的社群(无论是否正式注册成机构),他们使个体之间建立横向联系,每个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社会资本”都会提升。

    既然我们决定在一起组织志愿者创造一个新的公益产品,那“唤醒心之力”公益产品的使命愿景,以及产品和业务,也就是从Why到What,再到How,必然会成为我们这个核心组织团队,需要持续探讨的地方,不断讨论,不断进化,优化是常态啊,不是吗?现在就要求很清晰,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我喜欢看费老的书,在民国那些年代,他的智慧和通透,十分值得学习,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人的关系是一圈一圈由内而外扩展开的,就是所谓“差续格局”。先从身边的人开始:家人、亲戚、朋友、邻居;然后才会关心其他地方的人,我们不大有西方的“博爱”,这是和文化传统相关的,我们更关心身边的熟人。做公益事业是始于同情,同情有三重,对爱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心,还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是特别重大的强有力的力量能够推动你做一些事,我相信很多人在做公益的早期都是始于同情,我们看到弱视群体,我们希望能够做点事,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力量不够,我们就会着急,生气,焦虑。。。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理想社会的,最精彩的莫过于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概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多元、平衡、和谐的社会,这是整体认知层面;美人之美:尊重、信任、利他的社会,这是个人行动层面;美美与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这是集体行动层面。

    我们的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叫“用户不付费”。而同时,组织要生存,员工要涨薪,创新要投入,使命要延展……我们就必须跟手握资源的利益相关方紧密绑定一起。而如何高度平衡机构使命,员工能力,以及客户&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商业公益只不过是不同的手段,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不同手段,根本就没有高下之分,做这个新的公益产品,本身就是一群人的探索过程,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盲人摸象”并不是贬义词。我们承认是盲人,因为公益志愿者必是谦卑的,要承认自身并无慧眼告诉所有人社会/社区/社群建设的完美解决方案是什么。但是我们一直在行动,我们不但自己去摸,也要发动许多人一起摸,我特别相信,我们这样的志愿者团队,私心杂念会越来越少,理解和信任会越来越多,最后大家终会拼出一头完整的大象。

    “有一群朴素的少年,轻轻松松地走远,不知道哪一天再相见……”我想我们公益志愿者,干的似乎是桩辛苦差事,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可能也只起到一点点作用。我们不断在现实当中、在实践和纠缠当中看到前面有一点点光,不断往前走。

    公益领域有前辈说过一句话,想着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人开的头,想着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跟上来,我们其实没有绝对好坏人的问题,总之你会遇到一个问题,你发现你干工作的意义,你说你帮助了别人,说到底是你和老天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跟哪个组织之间的事。在公益行动中我们是共同受益的,公益行动不是把人变成工具,而是把每一个人看成可以自我觉悟成就的个体。因为我们做任何公益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是让自己真正的生命得以成长、有所感悟。

    在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超越它?只要有一个爱的空间,我们每个人都会超越生命需要超越的东西,我们帮助暂时受困的孩子也是,给他一个爱的空间他就会超越,我们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我们遇到了我们,静静的爱自己,我们就会超越,我们会发现我们生活真正的本质就是爱,这就是我理解的公益目的。

    以上思考,继续与杨老师探讨。顺祝夏安!

    陈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8-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so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