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话有什么秘诀吗?
做好“下决心听对方说”的心理准备。
倾听对方说话真的非常重要,不只是在亲子关系中,在夫妻关系中也是一样。而且听的时候,要沉下心来认真听。“今天听你说一个小时吧”,光是这么想,就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效果。 说话的时候,听的人越是想逃开,说的人越是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同样的话题。说的人想,“反正你也没听”,而听的人想,“又在说同样的话了,不听也无所谓”,这样就会变成恶性循环。双方要是都想停止这个恶性循环的话,就要沉下心来决定“今天来听你说一个小时吧”,这样一来情况就会截然不同。“原来你有这么有意思的想法啊”,说不定就会有新的发现。
要是不先想好“一小时”的时间限制,人们就会容易焦躁。比如父亲把儿子叫过来:“来,说说你喜欢什么。你不说话我怎么能知道!”结果搞得孩子更说不出来了。结果就变成了父亲单方面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上一大通,最后再来一句“好好表现”结束谈话。然而从头到尾都是按父亲的节奏来的,根本算不上是对话。其实初中生和高中生们的心事很难用语言说出来,不了解这一点可不行。 如果父母能想着“听听你说的话吧”,孩子也会因此而感动的,爸爸妈妈愿意为自己这样做,孩子会感到特别开心。因为当父母用正确的大道理说教的时候,真实的父母就躲藏在了“正确的大道理”这个保护伞的背后,孩子就看不到真实的他们了。 至于为什么说是“一小时”呢?是因为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极限差不多就是一个小时。当然如果你能集中注意力的话,谈话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也完全没问题。中途可以倒杯茶歇一歇,没必要卡着时间斤斤计较,毕竟这又不是在做生意。 不过,有些时候最好不要跑去沏茶。当对方在投入地诉说的时候,你来一句“喝点茶吧”会让对方一下子泄了气。如果是意识到此时对方的弦绷得太紧,“最好稍稍放松一下”,去沏个茶是没问题的。
我有时在咨询中遇见棘手的来访者,也会感到非常累,想要歇口气。这种时候,对方能一下子捕捉到我的心情:“老师,您刚刚走神儿了是吧?”我会承认:“是啊。”“为什么?”“为什么啊,因为听你说话,完全不走神的话我也受不了,人就是这样的。”有些咨询师在这种时刻会道歉:“对不起!”走神就是走神,没什么要道歉的。 电话咨询的时候也一样。就算在电话的另一边,对方发出绝望至极的声音,但如果恰巧我此时很忙,就直接说:“我这边正忙着。”这样明明白白地说清楚,对方也一下就能理解。可这时要是说谎“我现在正有客人”来逃避,对方一定会识破的。人们往往觉得“要是说了实话,我会被对方讨厌吧,会伤害对方吧”,于是净说些模棱两可的话,然而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你的真实想法早就传递给对方了。不按照自己的内心实话实说可不行,毕竟,人还是得自己活着啊。
听不懂孩子说话的时候也是一样,直接说出“从你说到那儿的时候我就听不懂了”“这点我没跟上”就好了。比方在咨询的时候,有时我说:“等一下,这里我没跟上你。”对方有可能会生气大吼:“什么没跟上!心理咨询师难道不就是靠听人说话来挣钱的吗!”但是我会坚持:“即便是靠这个挣钱,但听不懂就是听不懂。”这样一来,可能对方会对咨询师很愤怒,而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在这时会发脾气的人,一般都是平常很难表现出愤怒、生气等攻击性情感的人。而且我说出那样的话,他生气也是有道理的嘛。不过,不懂就是不懂,没必要不懂装懂。 我不会说“你发脾气不对”或者“我没听懂,是我不对”,因为这会产生隔阂。“说不定慢慢地我就可以明白了,咱们两个人一起再努力一下吧。”
当我这样说,就算是这次非常生气的人,下次也会继续来咨询的。 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就这样不断地断裂和修复,一直延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也会逐渐成长,变得强大起来。
我的回答和思考:倾听和表达是人与人互动的有效方式,且大多数时候倾听比表达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更要有倾听的耐心,要始终保持好奇心。尽管实际倾听过程中会有走神或听不明白的时候,但倾听的耐心一定要真,否则孩子会捕捉到我们的敷衍。或许在倾听的时候这样想——孩子的话会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