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两件大事,婆婆过来帮忙带二宝,带着孩子参加珊珊的生日聚会。
婆婆来了:
这件事已经折磨我很久,从最开始的要不要她过来,变成了来了怎么办?始终没有做好很好的心理准备。
不想要她过来帮忙:理由如下
1.之前两段长时间的相处,没有哪一次是愉快的,最终都是剑拔弩张而告终。对此次长时间的相处,回归旧循环的概率很大。几乎可以预见最终的模式就是重蹈覆辙!
2.与婆婆相处最不能忍受的地方:没有界限,事无巨细都要插手管理,对我的原则和态度一再忽视和挑战,最终一定要到我翻脸的程度,才能明白我的底线!
3.对于我和婆婆之间的矛盾或者是冲突,老公绝对回避,变身局外人,还是个受害者身份。原本寄希望他能从中调停,最终变成我直面婆婆,冲突升级,他逃避。对待家庭极度冷漠和敷衍!
4.重回妈妈事无巨细的照顾状态,老公退行成为一个孩子,毫无担当,漠视家庭,妻子,孩子的需求,只要自己自在的孩子状态。我面临没有丈夫可以商量和承担生活压力,孩子教育变成我无力的坚持,甚至还要对抗他们毫无作为却要指手画脚的肆意干扰。孩子没有父亲!
5.由于不愿过多的冲突,我开启防御模式,无力作为,家庭氛围极度冷漠,四分五裂。孩子情绪极度不稳定,家庭问题的沟通渠道全部阻断,孩子处于被争夺的状态,也会利用这些家庭的不和睦,滋生坏习惯,教养难度很大。
6.我的情绪处于绝对对抗的状态,进而孤立无援,焦虑,失落,抑郁,厌恶。这样的情绪无论是对家庭氛围,还是对待孩子,都是绝对的破坏。而自己毫无缓解的办法!
7.婆婆软抵抗,老公绝对冷漠,家庭氛围差到极点,孩子问题频频出现又找不到解决办法。所有这些又被自己归咎于自己能力不足,智慧不够。自责和委屈交替出现!个人状态极差!
不得不让她过来帮忙的原因:
1.缺钱,二套房还贷压力大,欠款多,二宝养育增加家庭开支,大宝的兴趣发展和短板提升需要钱,自己个人成长和身体修复同样需要钱。婆婆过来,无疑是最省钱,最省心的解决方案。
2.孩子跟爷爷奶奶的感情也需要从小接触培养,才不会出现被爷爷奶奶区别对待。以后我产假结束,回归上班状态,也是需要老人过来帮忙带娃,迟早都需要,迟到不如早到。
既然决定婆婆过来,做出的心理调整如下:
1.孩子成长和家庭和睦是我最在意的。一切付出和忍耐都是为了这两个目标。
孩子成长,调集家庭资源,力往一处使。不能再有分裂情况!首先要争取孩子爸爸,不逼迫,不退让,不任性胡闹,暂时忍耐!
尊重老人需求,不合适行为不妥协,讲究方法。不意气用事!毕竟相比月嫂和育儿嫂,真是经济实惠,既然选择省钱,就不能再过于计较!抓大放小!
2.家庭的自主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否则,我之前的委屈,愤怒,不甘心,不爽将毫无意义!
3.自己能多动手,就绝对不要懒怠。这既是对孩子身体力行的教育,也是希望让老公更有担当。所有事情推给他妈妈,大概率,恢复以前的状态是必然!
4.不舒服的时候外出调节,有问题在外解决,不在家中制造矛盾升级的导火线。
5.我才是家庭未来的描绘师,不能因为帮手的小心思,就自己放弃画笔!
多点感恩,毕竟帮我解决了大困难,不是吗?
6.至于最终是不是我变成了家庭支柱,当前形式,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7.生活中诸多不如意,不也是对心性的磨炼么!
带孩子参加珊珊生日聚会
1.孩子面对年幼孩子的争抢,不时大声尖叫。一方面是缺乏处理这样情景的机会和方法,一方面孩子的语言表达还是有所欠缺。需要多加以引导!
2.每次外出与熟人一起,对小蔡身上表现出的拘谨和小心翼翼尤其不满意,他也能感觉到!尤其这么多年,他真是没有一点长进,让我无比嫌弃!
3.他的不安和不自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不确定和焦虑感,孩子没有安全感。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真是为孩子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悲伤。
4.希望通过强大的男性朋友的影响来给孩子的成长树立榜样,给孩子获得行为和精神上的支撑。
5.与孩子的互动或者关怀都是表演化的,根本没有顾及到孩子,虽然是与孩子互动,但是满心满脑都是他自己。
6.不再或许希求他如何高质量的带孩子,尽自己所能给孩子链接和平稳的情绪,接纳孩子情绪,纠正行为,培养习惯。多与其他父亲建立连接,给孩子多一些爸爸的榜样。
7.做的好就肯定,做不好就自己来。实在补不上的空缺,那不就是孩子的宿命吗?
8.不苛刻,不强求,冷静表达,希望能慢慢改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