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序》认识《子平真诠》及其作者
文 | 大酉行易
《子平真诠》一书由清朝乾隆年间进士沈孝瞻前辈所著,该书是命理学界公认的经典命理学著作之一。今天我们从胡焜倬前辈所作的《原序》入手,来了解此书的来龙去脉,为研读原著做一个铺垫。原序如下:
原文:予自束发就传,即喜读子史诸集,暇则子平《渊海》、《大全》略为流览,亦颇晓其意。然无师授,而于五行生克之理,终若有所未得者。后复购得《三命通会》、《星学大成》诸书,悉心参究,昼夜思维,乃恍然于命之不可不信,而知命之君子当有以顺受其正。
大酉注:本《序》是胡焜倬前辈所作,主要介绍胡氏学命经历和《子平真诠》一书的由来。胡氏开篇介绍说,他喜好经史子集诸书,闲暇的时候也大概浏览《渊海子平》、《大全》等命书,并且破晓其意,但是由于没有师承,对于命理之学终究没有透彻。后来又悉心研究《三命通会》、《星学大成》等命书,并且昼夜思维,最终开悟。从胡氏的这段文字,我们知道他是一位博学多识,自学成才的命理爱好者。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命理学是需要长期积累并勤于思考和实践,才能有所领悟,并真正踏入命理之门。
原文:戊子岁予由副贡充补官学教习,馆舍在阜城门右,得交同里章公君安,欢若生平,相得无间,每值馆课暇,即诣君安寓谈《三命》,彼此辩难,阐民无余蕴。已而三年期满,僦居宛平沈明府署,得山阴沈孝瞻先生所著子平手录三十九篇,不觉爽然自失,悔前次之揣摩未至。遂携其书示君安,君安慨然叹曰:“此谈子平家真诠也!”
大酉注:戊子年(清乾隆三十三年),胡氏由于工作调动,住在阜城门附近,在这里认识同乡章君安。两人私交甚好,而且这个章氏也是个命理学爱好者。胡氏只要有空就跑到章君安那里讨论命理,互相提问切磋,易学大为精进。就这样过了三年,胡氏官学教习期满,离开了学校安排的宿舍,寄宿在宛平沈明府公署,就在这里胡氏意外得到沈孝瞻前辈所著的《子平手录三十九篇》。胡氏不禁“爽然自失”,完全陶醉在沈老前辈的书籍之中,突然感觉自己以前所学都未得真传,觉得自己学识浅薄。胡氏又抱着书,跑去找章君安,章氏读完之后,感叹道:这才是子平命理学的正确打开方式。(此谈子平家真诠也!)。 这一段话介绍了《子平真诠》书名的由来和书本的由来。胡氏和章氏研习命理学多年之后,得到此书,都感慨说,这才是子平家真诠,可见此书含金量之高。这大概就是为啥后人把《子平真诠》列为《滴天髓》的姊妹篇。
原文:先生讳燡燔,成乾隆己未进士,天资颖悟,学业渊邃,其于造化精微,固神而明之,变化从心者矣。观其论用神之成败得失,又用神之因成得败、因败得成,用神之必兼看于忌神,与用神先后生克之别,并用神之透与全、有情无情、无力无力之辨,疑似毫芒,至详且悉。是先生一生心血,生注于是,是安可以淹没哉!
大酉注:这段主要介绍沈孝瞻前辈和他的《子平手录三十九篇》的主要思想。据胡氏所说,沈孝瞻,名讳为“燡燔”,是清乾隆皇帝己未年进士,沈前辈天资颖悟,学业渊邃,对命理学有独到的见解,是当时命理学界的高人。沈前辈一生心血都灌注在《子平手录三十九篇》里,这么重要的书,怎么能够让它埋没呢。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胡氏和章氏读到《子平手录三十九篇》的时候,此书并没有刊行于世,可能只是手抄本的形式在少部分人中流传。
原文:君安爰谋付剞劂,为天下谈命者,立至当不易之准,而一切影响游移管窥蠡测之智,俱可以不惑。此亦谈命家之幸也;且不谈命家之幸,抑亦天下士君子之幸,何则?人能知命,则营竞之可以息,非分之想可以屏,凡一切富贵穷通寿夭之遭,皆听之于天,而循循焉各安于义命,以共勉于圣贤之路,岂非士君子厚幸哉!
大酉注:章氏于是谋划着把《子平手录三十九篇》印刷出版,刊行于世。给天下学命之人提供一套标准完善的论命法则,希望苦苦求学的命理学爱好者,不再迷惑而无法真正步入命理之门。这不仅仅是学命之人的幸事,也是大家的幸事。因为人如果知命、信命,就能够淡泊心志,少一些勾心斗角,好一些非分之象,一切富贵贫贱寿夭吉凶,本由天定。而我们应该在知命之后,遵循命运的轨迹而努力,尽人事,行善举,走圣人之路。这一段话其实告诉我们后学之人学命的真谛。“循循焉各安于义命,以共勉于圣贤之路”,学命是勉于圣贤之路,写书是开悟天下人的智慧,而不是追名逐利。学命在于了解自己的使命,明白自己的一生该干嘛。
原文:观于此而君安之不没人善,公诸同好,其功不亦多乎哉?爱乐序其缘起。
大酉注:章君安都有这么高的格局,不愿意埋没别人的善举,把沈前辈的书公开发行,让学命之人不至迷惑,他的功劳难倒不也很大吗? 基于这些原因,胡焜倬就给这本书作了《序》。
读完此序,大家应该明白此书的来龙去脉,并且认识到他的重要性。此书成书年代离我们较近,也是比较容易读懂的命理学典籍,后学之人可以把《子平真诠》作为钥匙,慢慢的去开启诸如《渊海子平》《滴天髓》《三命通会》《穷通宝鉴》等其他经典著作,从而真正的开启命理之门。
己亥年正月 于南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