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提的比较热的一个词是素养,除了在课标上看到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说实在的我对于素养一词总是理解不到位,感觉它有点虚幻,有点大,抓不住。
然后在读刘徽教授的《大概念教学》第一章里,我认识到了核心素养的精髓在于真实性,即能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换句话说“素养”就是指能在真实性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知识不再具有惰性,那么与素养相关的活动主要是指解决问题。
由此,我回想白天和儿子一起经历的事,感觉儿子在那个过程中,会不会算是在建构一点点的学科素养。
买鞋事件
临近中午,我的家务忙得差不多,儿子也完成了周末作业,忽然想起他要参与足球比赛,还需要买一双球鞋的事。赶紧给同组的钦打电话问询,他儿子在我班,也被选上参加,想必她已经买过了。得知理工万德隆大黄蜂专卖有,赶紧带了儿子骑了电车就去。
一路上路两边也有好些家鞋店,不喜欢逛街购物的儿子就想拉我停下,说随便买一双算了,去了赛力扬,没有,别的便不停了,直奔目的地。终于进去了,以前在负一楼的大黄蜂专卖,不见了踪影,问了卖服装的美女才知道搬到了三楼,赶紧拉了儿子上电梯去。到了,服务员在忙,我们自己看,拉着儿子看了几双看着不错的,最便宜的170,儿子嘟囔着“真贵,明明在附近随便买个,非要来这”,我笑笑告诉他这牌子好,耐穿,脚舒服。服务员过来了,一问我们看的并不是足球鞋,只是跑鞋而已,紧接着服务员问了儿子脚的尺码,还问了我们的学校(想必其他的孩子也有不少来买的),拿了一双黑黄相间的鞋子,让试试。儿子接过来,很快穿在了脚上,比他来时脚上穿的瘦一点,挺好看,只是不透气。起来再问服务员,没有其他的网纱透气款式,只有这一款,但目前做活动较划算。我问多少钱,服务员回答“打五折,145”。我问是否能再有优惠,人家说五折都最低了,好,买了!儿子直接穿脚上了,下电梯时,儿子告诉我,打五折145元,那这鞋子原价都290元了。我故意惊奇地问道“哎呦,你咋知道的?”儿子颇得意地说“我当然知道了,打五折145就是原价的50%是145,那么原价就是145÷50%,相当于145×2就等于290了。”我向着儿子竖起了大拇指说“看,这都是你学知识的好处,你们最近数学学了这个,你都能用来解决生活问题了!”。儿子越发高兴,才来时那种不情愿已消失殆尽。还说再买东西就买打折的,能少花钱。
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了,才更显示它的价值。
捞瓶塞事件
下午,我在客厅做网师作业,儿子在做我给他买的第二单元数学题,大概一个多小时做完了,他拿给我检查,我在核对答案,他就在我旁边,一边看着,一边摆弄纯净水瓶的孩子。
“妈妈,不好了!”他大声说。
我低头看着问道“咋了呀?”
“这个塞子被我捣进去了!咋弄里?”他朝屋里看一眼有点担心地说道,估计怕他爸收拾他。
“快去拿双筷子夹出来!”我指点道。
儿子很听话地去拿了,结果我俩够不住,歪着水瓶也不行。又让他换了炸油条用的长筷子还是不行。塞子总是跑到一边,从鸡蛋大小的瓶口伸进筷子,根本到不了边上夹不住,无论我俩怎么歪这水瓶。
“我知道了妈妈,给这个瓶里倒点水都可以了。”儿子说着就去搬来了另一瓶水。
那瓶水是满的,有十斤吧,还没开始饮用。儿子拧开了瓶盖,有点费力地抱起来,瓶口对着瓶口倒起来。

他倒一会儿丢下去,歇歇看看,又倒。直到这个瓶子的水快到瓶口才停下,伸两个手指一捏出来了。他得意地不得了,说自己完成了个大工程。我说他这是根据浮力原理,塑料瓶塞会漂浮,然后“水涨船高”它就到瓶口了。儿子认真地听着,说“原来这都是浮力”。
“明明少了不到一半的水,为啥那桶你都快倒完了?”我故意问道。
儿子又看看两个水瓶说“大小不一样蒙,这个粗大,你看看瓶口”。我一看补充说“哦,瓶口直径都不一样,果真是。看看你观察力太强了,一下都发现了。”他那高兴劲啊,赶紧喊他爸让出来看,并且要主动喊他爸出去打篮球运动里,要知道有时候根本咋说都不想出去。
就这样,这两件小小的事件,突显了儿子的思维能力,锻炼了他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所有的知识都能联系一定的生活,或者创造一定的情景让孩子们去思考去体验,那他们肯定都能够学的更有兴趣,学过去掌握也更牢固。也只有让学过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它才能不是惰性知识,才有被学的价值。
努力,在课堂上让更多的知识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再现,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运用,以提高孩子们的学科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