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元思维模型
《穷查理宝典》中的“多元思维模型”让我有很多想法。
以前高中时候,有个刚毕业的历史老师来指导我们打校际辩论赛。很多时候我们学生小组讨论,他边听边笔记。我们的讨论是发散性的,各自提不同的方面。但每次讨论的结尾,他都能把我们的观点归纳成系统重新阐述一遍,并进行展开,跟我们说某个观点的优势和漏洞。后来我好奇问他,你为什么能分析得这么快。他说,这些论点我以前大学都读到过。
通常,学得快,显得聪明,可能是他脑袋里存有的模型特别多。我们在接触一个陌生的领域,往往要比有基础的人花更多的时间。比如,文科生学编程,通常反应不过来,是因为脑细胞相应的突触还未建立。而对于大部分工科学生,有了C语言的底子,学其他编程语言时会轻松很多。我们学习时讲得很多的“入门”,通常就是感知到这个学科的基本方法、规律,通俗地讲就是“有感觉了”。
查理先生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借助很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触类旁通,以他山之石攻玉。在他的眼里,学科之间是互通的,这些规律都是“道”在不同的领域的映射。他的聪明不是秘密。我一度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分析问题时常常能带给人惊喜。除了灵感和经验的积累,大概就是脑袋里各种模型在碰撞。
他所说的“普世”智慧,说的是“普遍适用,世俗易懂”。懂起来的确容易,学习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也容易,关键在于应用。该怎样才能在思考问题时轻松地调用各种学科的模型?当然是熟练。怎样才能熟练?平时就要有规律有强度地训练。像芒格先生说的,要像飞行员那样,掌握全面的飞行的知识,并经常得到严格的训练。这样实在太难,平常人很少能做得到。我们缺乏来自现实中的各个方面案例素材的刺激,也缺乏领“入门”的导师。
平常人做不到,而他做到了,所以这就是他拥有成功和财富的秘密。
关于金钱和财富
我的父母出生在农村,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再耕田种地,能到大城市里安居。所以,他们对于钱的观念在于如何省钱。我妈妈比较喜欢捡便宜货,通常哪里有清仓、促销,都很吸引她注意;通常为了买便宜的菜多跑一个市场;在家里对于省电省水也很有一套。但对于我的教育,她从来不吝啬。曾经给我买过很贵的学习机、报过很贵的英语班,花过钱让我读一所比较好的初中。
省钱的各种行为我没有继承,而是因此悟出永远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这个道理。我宁愿多花点钱,也要追求更优质的东西。我对于所谓的三折促销、一元秒杀、清仓低价不太感冒。因为参与这些活动通常都有代价,要么浪费时间精力,要么身陷各种营销策略。
比起未来我想拥有多少钱这个问题,我更关心的是,怎么能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并把一生投入,而不是随波逐流碌碌无为;我更关心的是,在面临选择时我能否有足够的自由,而不是向现实妥协;我更关心的是,如何教育好将来的孩子,让他们能拥有健全的人格,能站得更高认清自己的价值。
今天早上在看新闻,因为雾霾,很多长途运输的货物都在路上耽误了,记者采访一个运蔬菜的货车司机。他因为日夜赶车眼里布满血丝,轮班睡觉时又要不断接收来自货主的催促电话。大三时学校安排的生产实习,去工厂的生产车间里参观。在冲床上一名女工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把半成品放上去,冲压,然后换下一个。由于是计件工资,每天生产得越多,钱就越多。你能想象每天都进行这些重复机械劳动的工作是什么感受么?
这些都很让我心酸。我们在贪婪攫取金钱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底层,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温饱,为了父母和妻儿的生存。我更关心的是,如何能让机器人自动化完成这些单调重复的劳动,让人类解放一点,让整个社会进步一点。
比钱重要的东西太多了。
而财富的概念,比金钱大很多。财富应该包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富足、选择上的自由。古往今来,拥有财富享受自由的人往往拥有很多过人的地方。我们透过金钱的现象看本质,会发现很多诸如诚实正直、严于律己品德,持之以恒、自信果断的品质,未雨绸缪、深思熟虑的性格,还有对于人性规律的把握,对于自身价值的领悟。所拥有的财富都只是外表。这些道理在《穷查理宝典》都有说到,而且是全书的核心。
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配得上财富。
林竞
2016年12月2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