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揭秘消费性纯重疾险中的心梗与脑中风拒赔的巨大风险。
消费性纯重疾险火了,所谓的“消费型纯重疾险”,就是在抖音上、自媒体中、保险微信群里、某某保险医院中大肆兜售的那种“性价比高的”、“绝对不坑的”、“不绑定寿险的”、“没有返还的”互联网重疾险产品。
这种产品有什么优点?
便宜吧!其他呢?真想不到了。
有什么缺点?自己申请理赔,没人服务。
还有么?疾病定义差,病入膏肓才有可能申请理赔。
还有么?心梗脑中风拒赔几率极大!
真的假的?心梗和脑中风是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怎么还能拒赔?
当然可能,我们来研究一下条款吧!
进入正题
这是某康人寿在保险师平台中销售的一款重大疾病险,其条款“保险责任”部分全部内容如下图:
其中只有“初次患本合同所列的重大疾病”唯一一个理赔条件,并没有因意外或疾病身故的理赔责任。
往下看,重疾定义中对于心梗与脑中风的理赔条件:
重疾理赔的关键,在于提交满足定义条件的相关医疗资料,保险公司只认材料不认事,在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案例中,紧急发病并在送医前死亡的概率很高。重大疾病在申请心肌梗塞理赔时最常见的三份资料分别是:
01
典型临床表现,例如急性胸痛等
此项记录可以根据病人自己或病人家属向医生进行进行主诉,写入在医疗记录中,与病人是否身故无关。
02
新近的心电图改变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此项资料必须在病人依然具有生命体征时,由医疗机构中执业医生进行测量并记录,可以发生在抢救现场、救护车中与医院,前提是必须有医生与测量仪器在场。若病人急性发病身故,测量心电图则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理赔时导致关键资料缺失而无法完成赔付。
03
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有诊断意义的升高,或呈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性变化
此项资料在病人具有生命体征时通过抽血化验完成,若病人送院时已经身故,医生通常会使用:“猝死,疑似心急梗塞?”这种非确定的描述,此时对尸体进行抽血化验,在医疗层面上意义不大且有一定难度,若有必要,往往是由法医出面进行,血液生化检测报告可以用于申请重疾险理赔。
脑中风重疾条款的名称叫做“脑中风后遗症”,诊断后180日是必要条件,若脑中风导致直接死亡或者脑中风180天内导致死亡,“消费型纯重疾险”拒赔是非常合理的。
认真分析所有人口的死亡原因,其中心脑肺三项占有最高的比例,当前重疾险理赔案件中,癌症理赔占70%以上比例并非其他疾病发病率发病率低,而是在30~50年龄段中,癌症发病比例最高,但当投保人群平均年龄达到60岁后,癌症、心梗、脑中风、肺衰竭COPD的赔付之间的比例就会就会逐步趋近于25%、40%、25%、10%这样的分布,其中心肺疾病直接致死率较高。
“消费型纯重疾险”的推出主要是面向极低收入人群,为了最大限度的压缩价格,“消费型纯重疾险”通过阉割寿险责任打破了产品100%的理赔刚性,也就是说该保险理赔不是必然而是概率,其次又使用降低疾病定义品质的方法抬高理赔门槛,进一步压缩可以拿到理赔金的人群,并且大幅推迟可以拿到理赔金的时间点。在理赔场景上,只有恶性肿瘤理赔比例最高。
结论
因此购买重疾险时,一定要认真分析理赔场景,做到深入理解条款内涵,充分假设理赔场景,切不可仅仅因为价格因素或是某些自媒体保险销售的“大忽悠”就盲目站队,最终受害者只能是自己。
思来想去,那句话说的没错:贵保险要钱,便宜保险要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