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作者: 中医科普专用号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14:13 被阅读0次
甘草图鉴

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
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


【产地】我国四川陕西出产,江苏福建亦有,日本种植颇多,茎高二三尺。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甘草为调合周身气血要药,功能解百毒,补脏腑,泻诸火。在上去痰止咳,在中调和脾胃,在下清热利溲,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润剂则生津,入峻剂则缓正气,制药之暴性,效益甚多,为诸药之君。

【典籍摘要】

  • 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气血,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名医别录》
  • 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肾气内伤,令人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凡虚而多热者加用之。
    ——甄权《本草音义》
  • 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
    ——《日华子诸家本草》
  • 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
    ——王好古《汤液本草》
  • 凡解毒必入甘草。
    ——缪仲醇《神农本草经疏》
  • 九土即九州岛岛土气之精华,故能解诸毒如神,古时有炼石为丹服之者多中药石之毒,服甘草而解,故曰安和七十二种石。
    ——吴克潜《药性辞典》
  • 味甘正入脾。守而不走,补中气,和诸药,根深四五尺,与黄耆同,但黄耆中空,属气分,是得土中之水气,甘草中实,纯得土气之厚,故深长且实,能补脾阴,益胃之阳。炙用是取其益胃,使胃气上升,如炙甘草汤。生用取其气平,如芍药甘草汤。
    ——唐容川《本草问答》
  • 仲景经方中使用甘草多处,即知道仲师之重视甘草,而现今却被西洋人购去制造成许多药品或是食物,再回销我国,实在是感叹国家之愚昧竟至于斯,我辈当以复兴中医药为职志,将中药制剂卖到国外,既造福人类又可以赚取外汇,岂非一举两得。甘草缓中,故遇排腹积水时忌用,因其能守,故不利于排水。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讲义》
  • 主治急迫,治里急急痛,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症。
    ——吉益东洞《药征》
  • 生用泻火,解毒炙用,和中益气。
    ——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用量】普通生者五分至钱半,炙者三分至一钱,大剂一两左右。
【炮制】生用可,与蜂蜜炒制者称炙甘草,用于脾胃虚弱,倦乏力。


生甘草
炙甘草

【禁忌】凡中满人呕家酒家,诸湿肿满及胀满均忌,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恶远志忌猪肉。
【性状】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厘米,茎直立,根呈圆柱状,直径有3-4公分,巨大的则有5-6公分,高一米多,最长者达3-4米。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蝶状花,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长5~12厘米,长1.5~2.2厘米。荚果线状长圆形,宽0.6~0.8厘米,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有褐色腺状刺。
【主要成分】

  • 甘草酸

甘草酸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因此可用来治疗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已有临床实验针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比较甘草与原有的铋剂疗法,并证实甘草具有一样好的疗效而可作为替代的疗法。
甘草酸可影响人体内的钠钾离子平衡,即将钾离子排出体外而将钠离子留存体内,如此可使水分留存体内而有抗利尿功效。然而若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则会使体内有过多水分,造成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长期或大量服用甘草时,应配合高钾、低钠、利尿之饮食,并定期检查电解质浓度和测定血压。

  • 甘草次酸

甘草成分中的甘草酸与甘草次酸,可以借由某种机制而降低雄性激素睾固酮的产生,因此甘草在临床上是治疗女性的雄性激素过多症(hyperandrogenism)的有效手段。另外,在一群男性自愿受测者的实验中发现,每日服用7克的市售甘草药片(每日摄入0.5克甘草酸)在数天内即可大幅降低血清里的总睾固酮,但降低后的总睾固酮值从来不会低于正常范围,显示甘草对人体荷尔蒙有一定的协调作用。而在服用中断的四天后,总睾固酮即回复到原先的值。

  • 甘草素

甘草素已被体外实验证实对于多种病毒具有抑制效果,因此可应用在病毒造成的慢性肝炎。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指标之一为谷丙转氨酶的高含量,而数个临床实验已证实甘草素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含量的效果。而在日本,利用甘草素治疗慢性肝炎已长达数十年。

  • 甘草黄酮油

从甘草中萃取出来的甘草黄酮油(licorice flavonoid oil),已被多项实验证实可有效减少内脏的脂肪堆积、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此被认为有预防肥胖的功效。最新的临床实验还证实了甘草黄酮油的增肌功效:针对50位受测者的随机双盲测试,在16周后发现服用甘草黄酮油补给品的群组,其躯干肌肉质量明显增加。该实验发现甘草黄酮油能一方面增加躯干肌肉,一方面减少躯干脂肪,减脂与增肌同时发生,且该效果适用于各年龄层。

简评

甘草这个东西,别的我不知道,解毒能力当真不是杜撰的。
曾经试生附子的药效,服后眼冒金星,四肢无力,手指不自由的卷曲,有种要飞升的感觉。
知道自己是有毒理反应了,随即熬了点甘草汤,服后10分钟症状全无。
别的功效就不用赘述了,你看看那些个医生开药的,哪个不带点甘草的?
不过这个也不是所有病都适合的,凡是有腹水,水肿的都要慎用。

相关文章

  • 中药材之甘草详解

    甘草,主要分布在甘肃等地区,其中含甘草酸、甘草甙等成分。甘草酸铵、甘草次酸钠能有效的影响皮下肉芽囊肿性炎症的渗出期...

  • B02:植物是怎么“读书”的?

    给我泡杯甘草 望着桌子上泡着的甘草,突然好奇甘草的家在什么地方。百度一搜,才知道甘草是一种很“厉害”的植物。 甘草...

  • 甘草

    小时候挖过甘草,嚼过甘草根,味道特别,甜碱咸味俱全,有的齁的慌,生病时吃过甘草片,想起来还有点打哆嗦的感觉...

  • 甘草

    甘草味甜心气平, 调和诸药有特性。 和谐社会大环境, 力解百毒病不生。

  • 甘草

    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

  • 甘草

    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 本草图经:解百毒,为众药之要。 生甘草:甘寒,解...

  • 甘草

  • 甘草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

  • 甘草

    甘草,性微温,其味至甘,得土气最全,万物有土而生,复归土而化,故能解一切毒性。 甘者主和,故有调和脾胃之功,甘者主...

  • 甘草

    也称蜜甘、蜜草、美草、灵通、国老。 味甘,性平,无毒。 甘草为君药。 能治72种乳石毒。解1200般草木毒。 有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甘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gz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