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本人知乎:好奇心的猫】
原问题:今何在写的《悟空传》、《西游日记》中唐僧是怎样的形象?悟空呢?
《唐僧篇》
不知道是不是我眼花,看到了很多唐僧。
①五百年前执着求道法真义,拥有着梦想和勇气的金蝉子
盂兰盆会上金蝉子和镇元子论法
镇元子“:请问:佛与道有何区别?
金蝉子:“佛剃光头,道留长发,当然有区别啦!但万法同宗,不过都是解释宇宙原理的阀门,外在虽有别,内实无不同。”
镇元子追问:“既无区别,为何要分东西?”
金蝉子答:“因日游升落,故而要分东西。”
“日为何升为何落?既有白天,何有黑夜?”
“若无黑夜,怎显光明?”
镇元子冷笑:“这么说,世间种种苦难,都是来衬托佛界极乐的啰?”
金蝉子不语。周围的人都议论纷纷:“这题好毒,你若说是,他要问,那佛家岂不是正需要苦难来衬托极乐,哪里真肯普度众生;你若说不是,他就问,那么佛家普度众生那么久,为什么世间苦难还是这么多,是不是你们没本事啊。”
突然金蝉子开口了:“是,谁不是?”
镇元子愣了。
佛法与道皆是如此,那到道法之真义是何?若真要普度众生又该如何?
西天与佛祖翻脸
“我突然不想论什么了。我永远无法用语言表述一棵树的生长,一朵花的全貌。我只想问一个问题:生命的真义是什么?请不要用语言来告诉我。”
如来不再看金蝉子,他从座边拈起一朵花。
金蝉子直视如来,双目如电:“我要与你赌胜!赌众神是否真能控制世人的命运。若败,便散了道行,重坠轮回,去做个平常人。”
这里的金蝉子用那句形容孙悟空的句子,也不为过——“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②五百年后金蝉子变成了不正经的唐三藏,嘴炮功力不减当年
被白骨精绑走准备煮了,还有心情说上个笑话。
“所有的妖精都会问:'吃你该先放盐还是先放油?'我的答案是:‘先放八戒’。”
“成功之士”的奋斗路上不免也会产生自我怀疑
如此能言善辩,在各种论道论佛法的场合大获全胜的人,却被一人问倒了——女儿国国王。
她问:“普度众生,是否只是一个谎言?”
向来话痨的三藏沉默。
她又接着问:“你连我都不怜悯,你又谈什么怜悯世人?”
三藏还是只能沉默。
女儿国国王问题很多,并且每一个都好像在直插三藏的内心深处。
她问:“如果你舍弃自己,能救一个人,你救不救?”
三藏回答:“我只有一个自己,只能救一个人。”
她说:“是的,你救不了天下人,你只能救我。而别人,却也不需要你拯救。你唯一能救的一个人,你都不救,却号称要救苍生,岂不可笑?”
三藏想了想,的确如此。
他行了数万里路,却始终没有想清楚他究竟在找什么,为什么要一路西行?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理想,要放弃眼前的幸福?
自己是否真的在害怕什么?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要离开?
原来在世人眼中无比坚定的他也曾自疑过,是因为要追求一个彼岸?还是仅仅害怕一个答案。获取两者都是,他又勇气去走一跳不归路,却没有勇气去许一个白头到老的承诺,活该孤独终老。有的人就是这样,闷骚里还又一股子倔——“我不需要提前获得幸福,我最想要的,不是幸福,二是追寻幸福的过程。”
然而这种心态似乎像极了小bitch,所以凡是人都不愿意承认的,然后也就造成了自我怀疑,当遇到幸福时,会疑惑:“咦,这不是我一直在追寻的吗?可是为什么我还是不愿意停下来,那我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③成功了吗?还是找回了自我?
到灵山,唐僧却举了一个李世民的例子,对佛祖说,我要回去,回到大唐。
他要回去告诉他们这世界的样子,他要让哪里的人拥有热情的向往与宽大的胸襟,他要看着他们生生不息,创造那梦想中的国度,哪里又最黑暗、最悲凉、最苦难 ,也会又最灿烂、最伟大、最辉煌。他不后悔生在那里,也不后悔死在那里。
无数人来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成功秘诀就是:当一条路充满艰险,所有的人都不愿前行时,你却敢走。”
一亿人中,也许只有一万人敢走这条路,也许只有一百人活着到了终点,也许只有十个人还能活着再 走回来,也许只有一个人能带回来点什么。
这不是成功的路,这只是冒险者的路。不要只看到一个人的成功,而看不到九十九个人的失败。
这漫长的西行,万人都要将火熄灭,唯独他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而不仅是他,我们也可借此火得度一生得茫茫黑夜。
感觉写这篇的时候是三藏附体了,啰嗦了一大篇,其实最终思想是——
不论是《悟空传》,还是《西游日记》里,唐僧的形象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能找到映射,这也正是大家看完书会有同感,并且热泪盈眶的原因吧。
我们每个人都是唐僧,为了梦想,在不同的阶段有了不同的自己,走到最后,无论成功与否,都会找到最完整的自己。
受不了这啰嗦的自己了,如果大家能看进去,喜欢的话,我再更新《悟空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