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第六章《行动力》,大概是自己行动力一向比较薄弱的缘故,所以今天这篇倒逼自己输出的小作文感觉很痛苦。不过,我还是迈出了一大步,那就是动起来了,虽然没感觉,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一点吧。
今天的关键字:正确清晰、活在未来、改变自己。
首先,说一说正确清晰,作者说有时候我们没有行动,是因为我们大脑是模糊的,根本不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导致自己无所事事。一旦自己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把想要做的事情写出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他说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严格地按这个计划执行,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
的确是这个道理,我昨晚就列了今天的计划清单,其他的事项都完成,就只剩这个小作文没写。心里都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写不出来也没关系的,可是另一个声音却鼓励自己写下去,虽然写得磕磕绊绊,但心里隐约有点兴奋。看,这是让自己停不下来的事情,是骨子里认同的事情。
看来没人愿意懒惰、怠慢、懒散,有时是确实是大脑呈模糊状,不知道应该要做点什么。说到这里,我发现很有趣的事情,我们这么聪明的大脑,总是知道自己不要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今天我总算明白这个不要做什么其实就是一个模糊状态,比如我正在写小作文,小薄荷来找我玩,我对她说:“不要来影响我”,小薄荷很懵地望着我说:“那我做什么呀?”我说:“妈妈写在要写点东西,不能和你玩,你自己和自己玩,可以耍你自己的玩具、画画都可以”然后她乖乖地画画去了。当你告诉她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模糊状态,小孩很懵,那我应该做什么呀?当你告诉她可以具体做点什么的时候,她就很清楚的知道可以做点什么。
同样的道理,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如果学生不能准确无误地理解和掌握一个概念,那么他遇到和这类概念有关的题就不会做对。由此可见,在行动之前,正确和清晰—即正确具体的目标分解对于持续的行动力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个关键词是活在未来。作者褒扬某些傻傻坚持做事的人,他说“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他给这些傻瓜的定义是看不到结果却也一直在坚持行动的人。我庆幸,这些傻瓜都不是真正的傻瓜,首先他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在错误的事情上坚持,你可以想象遇到这样愚蠢的人有多么的心累。其次相对那些需要看到眼前结果才行动的人而言,这些傻瓜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不难想象,越到后面的日子,他们都会比所谓的精明者成功。“傻傻”坚持做事的人才是活在未来的人。
人因为放弃了全视角,丢掉了一部分安全感,而进化出了理智脑。说明有些事情是不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大脑去思考的。未来某个节点的成功,凭肉眼是看不到的,但通过大脑是可以想象和描绘的,而实现的途径就是靠持续的行动。所以,可以持续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加速器。人在当下,思维在未来,投资就是持续的行动力。
正是因为持续的行动力,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悄然发现,你已经不断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所以正如作者说的那样,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