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好吃的很多,食材简单,做法却新鲜。
比如豆浆面。
所谓豆浆面,就是用豆浆打底,兑入花生酱或花生,核桃碎末,再加入打碎的黑芝麻混合而成的一种风味独特的汤,用这种汤制成的冷面,名曰:豆浆面(笑)。豆浆面是咸口的。汤底香醇浓郁,豆浆和花生酱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有点像介于藏族酥油茶和内蒙咸奶茶中间的一种奇妙味道。香而不腻,喝到碗底的时候,非常浓稠。我说的这个配方据说还算是正宗的。但至于精确的做法,那就要扎根延吉的饭馆学厨了。实践出真知,我琢磨着回家就要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模仿出来。
这次同行的好朋友里,有一个是延吉本地人。所以来延吉的这些天,我们吃到了不少当地人做的很地道的馆子。像那些很有名的,全州拌饭,顺姬冷面、大叹号、清柱豆浆面…好吃的实在太多,我们只能挑着去几家。上到“老字号”,下到苍蝇小馆。基本每家店里都会有的当地特色菜是:米肠,土豆饺子、明太子、冷面、拌饭、泡菜饼、打糕。
这些特色菜,每家店做的水平都差不太多。
但只有两样,并不是每家店都有的——豆浆面,啤酒锅。
豆浆面要去吃清柱豆浆面;啤酒锅要去吃白钟元去过的杨家原味串。
杨家原味串给我的印象很深,店开在一条小巷子的一个偏僻角落。店的招牌不大,且已经被风沙吹磨的很旧了。说是饭馆,其实就是一间小平房,带一个小小的院子。院子里有电视,正放着新闻联播。听说夏天是可以在院子里烤串的。店里是水泥地,屋子里支着几张小矮桌,每张小矮桌旁边都有几个小马扎。堂食的地方和厨房是连在一起的。“收银台”就在这个厨房前面一点点的地方。这个厨房很像我小时候奶奶家的厨房。煤气灶上四周全都包着锡纸。做饭用的是大铁锅,大炒勺。店的墙上贴着很怀旧的大花儿贴纸和白钟元来探店的照片,有一种吃农家乐的感觉,很接地气。
店里客人并不多,本地人居多,室内阴冷阴冷的。我们进去的时候都穿着厚外套,依然还是觉得身上冷津津的,身子全都坐的僵直。直到我们点的啤酒锅,咕噜咕噜,冒着热气,被店员端上桌。那热腾腾的锅气就混合着烤肉“滋啦滋啦”的声音,把温暖送进鼻子里,耳朵里,最后进入到身体里面。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身子一下子就舒展开了。
啤酒锅的做法很简单,用啤酒煮一锅菜。样子看起来像寿喜锅,但吃起来完全是两回事。啤酒可以用当地的冰川啤酒也可以用各地的啤酒来代替。冰川啤酒味道很淡,有点像青岛啤酒。基本没有啤酒花儿的味道了。对于喝惯了燕京的我来说不是很喜欢。一锅啤酒锅好不好吃,除了啤酒以外,最重要的是看加入的配料调的好不好。好与不好,是十分苛刻的。调料的比例每家店想必都有出入。这家店调的会辣一点。干辣干辣的。把煮熟的啤酒里那一股子苦味遮盖了一些。让整锅汤喝起来非常特别。油豆皮和金针菇裹满汤汁,一口下去,好吃极了。汤是可以喝的,喝完一锅,再往锅里兑啤酒就可以了。
我们捧着铁碗,小口小口泯着热汤,一碗一碗的喝,身子也更暖和了。身子一暖和,人就放松下来,天南地北的聊着,笑着。其间陆续有新的客人到店,老板就领着进到屋里来。老板娘用蹩脚的普通话给每个客人点单。时不时来关照我们一下。三两句之间,便看出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游客,和我们聊起北京的景点。
有时候人与人的交往就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彼此间多点关心,多点耐心,就会让彼此感到温暖。
我们吃着,喝着,聊着,笑着。真是人间的美事一桩。
由于我太喜欢吃这两样,我们已经决定在最冷的季节再来一次延吉。不知道在下着雪的延吉吃一锅啤酒锅是怎样的滋味,先期待一下吧!
真好,活着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