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研学道路上
抚松县仙人桥镇中心校 赵志勇
研学日记(一)去四平
2020年9月24日,星期日,天气:晴
今天是研学活动的第一天,学校通知早上6时出发,我5时就起床了,洗漱一番,吃了两个鸡蛋就来到学校。学生们都到齐了,送站的家长聚集在门前,谈论着孩子如何着急,家长们如何担心的话题,还有的家长站在校门口朝学生集合的地方张望。突然,有位家长好像想起了什么,向学生队伍跑去。她走到一个小男孩面前,检查了孩子携带的书包,又叮嘱了孩子一番,才一步一回头地走出校园。
我看到家长有一千个不放心,就走过去和他们攀谈起来。我说,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一样重要。我教过一个学生,随父母到北京看病,去过清华园后,对父母说,将来他要到这里来上学!那一年,正赶上美国轰炸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我借此机会讲了科技落后,让别有用心的国家张狂,号召同学们好好学习,走科技强国强军之路。他对我说,将来要考清华大学航天专业,为国家做贡献。有一次,他数学考了99分,我问他,99分和100分差多少?他无所谓的样子,轻描淡写地说:“差一分。”我严肃地说:“差的是你的不细心!差的是你不认真!差的是你没有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我丝毫不怀疑你的智力,如果将来你考不上清华大学就说明你没有尽力,你也别说我教过你。”我当时也只是说说而已,到现在我也没有一个教过的学生考上清华的呀。只是愤怒于他对“差一分”的轻视罢了。后来,这个学生一直坚持一丝不苟地学习。2005年,他应届高考,考了667分。一日,我去抚松办事,他父亲请我吃饭,他也去了。一见面就说“老师,我对不起您,没考上清华。”我问:“那个学校录了?”“复旦,航天物理系。”我一听,原来他始终惦记小时候的梦想,一切源于那次清华园的参观。我对家长说:“教育存在许多可能性,不一定哪次经历就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让孩子在小学宽裕的时间里多经历一些事情总是有好处的。学校老师愿意带孩子参加三天两宿的研学实践,就做好了责任担在肩的充分准备,做家长的要相信他们,支持他们。”家长们点头赞同。
租用的大巴车队驶进了校园,司机和松江河青少年活动中心带队的老师对每个同学进行测温、手和鞋底消毒,安排座位,讲解行车安全,检查安全带的佩戴。我和7名六年级的女同学乘坐商务车走在车队的最后面,算是押车的车辆了。6时50分,车队从学校出发踏上了征程。比计划晚了50分钟。原来是车队走错了路,耽误了时间。走到抚长线高速路口,松江河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杨敏副主任上了我们的车,她是垫后车辆的负责人。主要怕有掉队的车辆或处理应急事件。具她说,这次研学活动仙人桥镇中学学生167人,小学84人,随行教师中学10人,小学8人。为了留下活动痕迹,中小学各派一名摄影的老师。我就是小学的摄影教师。我很赞同教育痕迹的收集,这也是我们研究经历教育重要的环节。经历了,不总结,不提升总是缺少点什么。我一走,家里连累了两个人请假照顾岳母,我要不需此行,不能辜负校长的信任和家人的付出。
车队走过松花江大桥,进入隧道,驶入靖宇县地界。车上很沉闷,我想让学生说说话儿,防止小孩子晕车。我说:“在抚松境内,我们说是仙人桥人,到了靖宇县,我们说是哪里人?”“抚松人!”同学们抢着回答。“出了吉林省呢?”“吉林人。”“过了山海关?”“东北人。”“出了国呢?”“中国人!”“对!这次省内研学实践活动,我们一车人都是抚松人,是一个团体,希望大家不要给抚松丢脸。”“说话要使用十字礼貌用语。考考你们十字礼貌用语是什么?”七个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好!抚松形象就靠同学们了!” 这一下,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她们开始讲故事、唱歌、评价同学……一个同学说,老师说xxx同学性格好,将来一定是个暖男!另一个同学不屑地说:“得了吧,什么暖男,只是穿毛裤的时间长点儿而已。”两个同学的对话逗乐了全车人。杨敏主任也加入了孩子们的谈话中,她鼓励同学们唱唱歌,不要老看窗外,分散注意力,防止晕车。一个孩子唱起了“歪歌”,我都没听过,看来网络对孩子的影响还是不小的。孩子讲故事,评论故事的语言,都让我惊讶,她们读的书真不少,如果把口语变成文字,也是很不错的文章。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教师的说教对学生不起作用,说明教师和学生没有同理心,兴趣点的代沟很深。师生交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我想,要求学生读的书,教师必读。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教师也必须涉猎。这样,我们的说教才能和孩子的认知同步。我理解了教育学中为什么把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教师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是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的服务者;教师是合作者;学生成长中的欣赏者……学生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无心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懂孩子,及时帮助和引导,才能无愧与教师名号……
去往四平实践基地需要6小时,车队在辉南服务区和公主岭服务区各停车10分钟,让大家方便,活动一下筋骨。上厕所的时候,我发现有标识着第三卫生间的地方,很好奇,就过去敲了一下门,无应答。我推门进去,看到卫生间内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坐便等设施。如果没人,我想,正常人也可以用,省得排队了。
车子有一半路程行进在东北平原上。透过车窗,我看到沿途公路两边的玉米大量倒伏,就和几位老师谈论起台风在朝鲜半岛登陆对吉林省农业造成的灾害。粮食指定减产,收割也很困难。感叹农民的不易。吃饭时的光盘行动太有必要了。杨敏主任说:“我们小时候经历过半菜半饭的时代,有过挨饿的经历。”我问学生:“你们挨过饿吗?”“挨过!”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自己哪一顿没吃饭,哪一回吃饭晚了的经历。她们的“挨饿”概念只是一时胃里缺饭而已,根本不理解“无米”的艰难。话题一转,我问:“挨过爸爸妈妈的打吗?”这一下像捅了马蜂窝似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她们挨打的经历。说的人太多,我是一个也没听清。就说只要有这样的经历就行,如果没有,就应该让爸爸妈妈补上。
一路说笑,不知不觉看到了四平市国家级实践研学基地的大门。下车时是12时53分,同学们排队直接进入食堂。饭桌上早就摆好了盒饭,盒饭内有米饭和三样菜,菜汤自己盛。上车前学校规定不让带钱和小食品,同学们都饿了。有的孩子直接要了两份,有的又加饭加菜,没有一个剩菜剩饭的,真是“全部消灭”。饿了才知饭菜香,体验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说的话:“要想让孩子吃得香,晚半小时开饭”的话。
住宿安排开始了,小学男生和男教师在三楼,女生和女教师在五楼,11名学生和一名老师住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上下铺,行李都是仿军队用的被褥,洗脸盆、洗脚盆、拖鞋每人一套,和军训条件差不多。房间里没有电源插座,这大概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吧,手机充电全集中在二楼的充电箱。这里的住宿条件与我想象的有差距。噢!我们是研学实践体验,一切都是模仿军旅生活,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历练。好在有热水,有楼内厕所,生活还是蛮方便的。
集合了!我们赶紧组织学生下楼排队,走进研学基地大厅。基地教官为每个孩子发帽子,橘黄色的帽子上印着“中国·四平·国家级研学营地”的字样。14:25,研学营开营仪式正式举行。主持人致开幕词,让我感到无上荣光的是仙人桥镇中心校的刘文丹同学代表学员的讲话。洪亮、清脆、甜美的声音,匀速流利的语言表达,让人听了既振奋又舒服。特别是讲话过程中三个标准漂亮的少先队队礼,彰显了孩子不凡的气度,真为抚松人争光! 主办单位松江河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王在森宣布:“白山松水·大美吉林·北国科技研学行”开营!全场掌声响起,回荡大厅,绕梁悦耳。教官把251名学生分成四个大组,中小学教师随学生活动。
我跟随小学四组首先来到地震馆,教官为同学们讲地震知识。他告诉同学们,我国领土占世界的十五分之一,地震灾害的发生却占世界地震灾害发生的三分之一,他还用电子屏幕演示了我国地震带的分布。当讲到吉林省地震知识时,他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今年春天的松原地震?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不知道!”洪亮的声音让我很惭愧。我们只顾埋头教书和读书,却没有留意电视新闻,课堂与社会脱离,教学内容与家乡实时发生不搭。我决心把这一个闪念的思考写下来,以便引起教师的重视。
在教官的引导下,孩子们认真阅读了展板上的我国十大地震。地震灾害的图片和数据,让孩子们一次次惊讶地张大嘴巴。观看立体影视地震科教片时,同学们看到由上面四个投影在下面球体屏幕上合成的立体图像很震撼。教官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设计出更好的光学仪器。教官又带领同学们观摩了地壳的变迁,各种地震模拟。视觉和动手操作中让同学们对地震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来到地震体验台,教官让同学们体验地震时的感觉。每次上去五个学生,他让每个学生站稳脚跟,手抓紧护栏。启动地震体验仪器后,只见体验台无规律地晃动,弧形的电视屏幕上出现各种级别的地震画面,台上的学生体验到了地震时的眩晕、倾斜、站不住的感觉,为今后防御地震灾害奠定了基础。最后,同学们还学习了防震知识和急救知识。地震馆通过图文、影视、模拟体验让同学们在脑海里架构立体的地震知识。知识传授与实践经历有机的链接起来,强化了记忆。
走出地震馆来到综合实践大楼,法律知识讲授的教官早就恭候在那里。他讲了一些法律知识,例举了没有法律会怎样的假设。我光顾照相没有关注他讲的内容,只记得他向学生提问:“如果让你在这个屋里待十五天,你愿意吗?”“愿意!”有些同学不假思索地答道。这让教官眼镜大跌,说明孩子根本没听懂。小孩子没有失去“自由”的经历,根本不懂“拘役”的概念,也体会不到法律制裁的威严,感受不到法律的严肃。这样的问答笑话,我们今后也要尽量避免发生。“问”,也要符合学生的成长经历和认知水平。 我不明白教官为什么不用模拟法庭展示法律的严肃性与威严,如果让学生进入法律的故事里,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学习往往关注情节体验,在这样的环境里对学生说教是不起作用的,寓教于乐才是好方法。这是我们将来承办研学实践活动要引以为戒的地方,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才是教官教学的关键。
第三项体验是广场上的集体游戏“鼓动人心”。一个大鼓系上30多个绳子,人手一根绳,大家齐心协力把大鼓拉平,一个足球在鼓上跳动,众人随着球的运动方向运动,不让球落地。教官讲完规则,指导大家练习,练了一会就开始两队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哪个队接住的球多。获胜队可以要求对手表演节目。同学们玩得很嗨,最终,一队接了44个球,二队接了43个。二队表演了节目,这让我感到出去研学的同学真的要多点才艺,才能更加体面地展示。
第四项体验是到科技馆,已经是16时30分,外面放黑影了。好歹等到科技馆有了空闲。同学们急不可耐地冲到各种好玩的科学仪器前,快速体验。人像合成,一个身子两个或三个脑袋;圆形的火箭发射放映,仿佛把同学们扔进了浩瀚的宇宙空间……同学们还没过瘾,晚饭的开饭时间到了。
吃过晚饭,基地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战狼》,巨大的屏幕和特殊的音响效果,深深吸引了中学生的眼球。看了不到半小时,老师发现许多小学生困得直点头,就让小学生回宿舍睡觉,只有六年级的男生坚持看完。这一点看出中小学生的成长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想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对故事性很强的影片不感兴趣,所以犯困。
小学生们回到宿舍,他们又都精神了。头一回和同学们在一个房间里睡觉,头一回睡上铺;头一次不用听父母的唠叨;头一次经历过那么多事。怎能不兴奋?也许,这是每个人成长的节点,安安静静是不可能的。快到22时了,老师把灯熄了,有个孩子要求开灯上厕所,这下可好,一个寝室的孩子都上厕所,回来不到半小时又有上厕所的,上厕所成了不睡觉的理由。黑夜里有点儿动静,就有学生问怎么回事?反复折腾了好长时间,总算安静了下来。
快到半夜了,老师查铺,还发现一个男孩儿光着膀子坐在床上,不睡觉也不说话。老师小声问他:“怎么不睡?”“睡不着。”老师告诉他,躺下数数,从1数到1000就睡着了。老师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房间的孩子才全部睡下。也是太乏了,老师睡得很沉。
我有一个习惯,想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在夜里1时醒来思考。这次研学实践活动是收集和整理学校文化的好素材,要用点心。所谓的学校文化,它的“根儿”就是师生在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中产生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人生丰富的阅历是一个人的精彩,学校不断地进行教育尝试,就是一个学校的精彩教育。不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我们怎能知道我们教育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怎能知道我们的教育方向是否顺应社会的发展?我决心在这次研学活动中多拍照,多录像,以便更好地进行总结、反思、提升,为学校长远发展积累第一手研究材料,也丰富学校的“经历教育”研究的内容。
想着想着,我又进入甜美的梦乡......
研学日记(二)去长春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早上5时多点儿,我就被孩子们的洗漱声聒醒,索性起床洗脸刷牙。水池间有热水区和冷水区,窗台上有洗手液和去污粉。6时,男同学都收拾妥当背好了书包。离出发时间还早,姜庆勇老师就组织全体男生到基地广场上跑步做太极操。女生走出宿舍楼比较晚,原因是许多女同学不会梳头,都等着刘丽萍老师给梳头。也可能看刘老师梳的辫子好看,也有可能要体验一下老师给梳头的幸福。总之,刘老师从5:30开始一直梳到6:45才完事。老师们提议大家合个影留念,我选了基地的综合实践大楼为背景,杜继玲老师拿出了横幅让学生撑开。一张师生91人的照片就定格在那个时刻。
领取早饭了,每人2个包子,一个鸡蛋,一杯热豆浆,一袋榨菜咸菜。原定在行车时吃,车队队长怕行车吃东西不安全,决定吃完再走。7:30,车队离开四平踏上去往长春的征途。一路上少了来时的欢愉气氛,大多数同学都在摇篮般的座位上睡觉。8:26,车队在公主岭服务区休息,司机让一名老师站在车道上示意车辆到别的车道停车,让学生下车上厕所。秋天的艳阳高照,天空中的几朵白云也显得更加洁白。一望无际的东北大平原上望不到山,看不到岭。公主岭是响铃公主的家乡,在这里我却没看到“岭”,我想,这里的人大概把草原上的小土包说成岭吧,对于我们在长白山下走出来的人都忽略“岭”的存在,看成一马平川。来时就觉得从四平到长春都是很平整的地貌,高出的只是田里偶尔冒出的一排排防风林。
上午10时,研学营到达第二站—吉林省科技文化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在门前合影,这回我也在其中,松江河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主动帮我们照相。走过许多台阶来到科技文化中心二楼的入口处,教师出示身份证,扫吉祥码,戴口罩,测温放行。学生交集体登记名单,也戴口罩,测温进入大厅。小学组由一位教官引导,首先来到二楼航天科技馆大厅,观看了纪录片《光影科学梦》,影片介绍了钱学森等科学家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大厅里主要展出的是朱光亚的历史资料和他使用过的办公桌、藤椅、电话、台灯等。老报纸、证书、著作等大量的文本质量记载着科学家的科学人生。朴实的物件彰显了老一辈科学家艰苦朴素,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振兴祖国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为了和中学生错开了参观时间,小学组坐电梯到了航天馆三楼。坐电梯时,老师教给同学们要看准一个梯台踩在中间,靠右侧,把好扶梯不要动。等到梯口,自己站立的梯台与上一个梯台在一个平面时,迈出电梯进人三楼。有的孩子第一次坐电梯难免有些紧张,好在每个出口都有老师看护,提醒。
航天馆的仪器真多,让同学们眼乱缭乱。神奇的科学现象和先进的科学仪器,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有的孩子只看热闹,没有真正的喜欢。好奇,探究,他们只是漫无目标的观看尝试。这样的现象使我想到了参观之前要有所准备,最好带着问题参观或布置孩子写一项有细节,有猜想,有体验感受,有思考的作文任务。防止学生们看完后,大脑中没有任何记忆痕迹。我来到楼阁上的神舟号飞船模型区,看到老师们在用手机给学生照相。光线很暗,我猜想他们的照片质量也好不到哪去,就启用了相机的“SCN”铛。对相机的功能我也不懂,只知道相机的快门一按就“咔咔咔”几下连拍,相机自动合成一张最优照片。同学们踊跃坐到飞船里操作,电子屏上就出现飞行的画面,很刺激。老师们忙着给自己班级的孩子在神舟号火箭发射模型前照相,我也凑过去给照了几张。
有几个孩子在一个有海洋背景的电视屏前操控军舰舵,军舰在浩瀚的海面上疾驰。不好!前面有礁石!一个急转弯,舰身贴着礁石呼啸而过,溅起了巨大的浪花。好惊险的海上旅行!
走进光影体验大厅,地面上有游动的鱼儿,有的孩子坐在地上趴着抓。抓了这个,跑了那个,你碰了我的头,他撞上了你的屁股……原来是天棚上的投影。人如同嬉戏在水中与鱼儿捉迷藏,只顾追鱼儿,不顾身边的人。好热闹的场面,这个光影游戏也只有小学生喜欢。
在四楼的一个角落里有一间屋子,人一进去,在有桃花,有田野、有蝴蝶飞鸟的大屏幕上有了自己的影像。动一动,摆个俏姿势,就会出现自己光鲜亮丽的身影,好玩极了。我赶紧抓拍孩子这美丽的瞬间,就像孩子在演电视一样。姜庆勇老师领着孩子读廿四节气歌,刘丽萍领着孩子在屏幕里春游,好惬意呀!
也不知走到了什么馆,有让人用手抚摸的九龙玲珑杯,我也趁机用手摸了几下玲珑杯,好光滑,好温润呀!用手不停摩擦的铜盆,用小木锤击打的编钟,巨大的算盘,木质的榫卯模具。姜老师可能近期讲珠算知识,竟然用这里的算盘讲起了珠算。
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完两个博物馆,就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我们在二楼的食堂就餐。食堂小,一次能容纳100多人,小学生优先吃饭。大家排队进入食堂,在门口领取盒饭和一杯果汁,自己找到座位吃饭。不够的也可以加菜加饭,但不加饮料。等安顿好学生,老师们都没有座位了,只能站着吃。同学们吃着可口的饭菜,喝着果汁,仿佛享受到了西餐,也是吃了个小肚溜圆。
孙玉杰副校长挨个桌问学生,“好不好吃?能不能吃饱?还想要什么?”不管什么时候,吃饭是第一要务。记得我去江苏盐城国培时,学院组织学员到大丰市二所学校参观,在归途中大家议论下午研学实践。我忙着用手机录沿途的风景,没听大家的讨论。我估摸着快到中午吃饭的点了,突然问:“老师,中午我们在哪儿吃饭?”全车人爆笑,原因是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合计如何开展研学活动,我突然提出在哪儿吃饭。我一头雾水,诡辩到:“民以食为天,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人们见面就问‘吃了吗?’多温暖,多亲切!”我的话语刚落,全车老师鼓掌响应,有人喊“说的好!”领队老师说:“吃饭问题早就讨论过了,你没听着。”看!大人们也关心吃饭问题。等我们学校对外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时,首先要抓住研学者的“胃”,吃饱吃好,吃出健康,吃出特色,吃出味蕾美好的记忆。
吃完中午饭,小学组又到光学馆体验。在一个用塑料球打怪的地方聚集了许多孩子。他们用塑料球朝屏幕上打怪,屏幕上立刻反映出“怪”被打中的影像,而且发出各种声音。动画与音响的配合刺激了孩子打怪的情绪,孩子们越打越来劲儿,个人游戏可能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的地方。
排队轮流体验时间最长的要数驾驶模拟汽车了,同学们自觉排号开车。上车后只有一次机会,撞到障碍物即为淘汰。同学们都想展示一下自己的驾驶技术,启动,踩离合,挂挡,倒车,前进,加大油门……样样都和真车一样。三年级有一个小同学开出了好远的路程才在一个急转弯上撞上路旁的障碍物,比老师开得都好,将来一定是个好司机。
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展馆是吉林省博物馆。小学组进馆正赶上中学老师领着学生出馆,他们劝我们别进去了,中学生都看不懂,小学生更不行了。姜庆勇老师和我坚持必须去,姜老师说给学生讲解,我则想拍些照片,因为我们学校的博物馆也需要这方面的资料。我们走进了抗联展馆,姜老师给学生讲解每一幅图片资料,我不停地拍照,不想落下一个场景。姜老师讲呀讲……我就拍呀拍……我的相机没电了,就用手机拍。不知不觉,我们被大队学生落下了。我发现我们走到哪儿,都有馆内的保安和管理员跟着,还不时地提醒学生“不要碰到玻璃!”,“不要挤在一起!”我隐约感到这里的展品个个价值不菲,难怪在进入博物馆前要经过电子检测口,安全保卫级别是最高的。我忽然发现抚松县新屯子镇西山遗址的黑曜石在这个展馆。这个黑曜石石叶石核重达17.5公斤,据考证,新屯子西山遗址距今约2——5万年。该遗址出土的黑曜石被誉为“世界罕见,中华瑰宝”。作为抚松人,我也感到无上光荣。 孙校长打电话催我们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博物馆。人和人的兴趣点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其他人认为索然无趣的博物馆对我和姜老师来讲就是最感兴趣的。因此,我得出了结论:一切教育活动都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只有多渠道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得机会与平台,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不缺失或少缺失。从这一点上看,我校的少年宫开设的五个工作坊和十几个社团就是尽最大努力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发掘每个孩子潜在的天赋。让学生增长见识,百利而无一害。也充分说明,研学实践活动将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必要的内容。
几小时的楼上楼下的参观实践体验,把师生累得筋疲力竭。有个孩子的鞋带开了,自己都懒得弯下腰系上,姜老师坐在地上给孩子系鞋带。这一幕让我感到“老师也是家长”的说法真实不虚,他懂孩子“累”时的心情。我再次体会出动手做,才是好教育。
有一个教官挺有办法,让中学生一步一步地跺脚齐步走,边走边说:“苦不苦?”“苦!”“累不累?”“累!”实话实说的口号也能够消除疲劳。
15:30,研学营离开了长春,驱车赶往坐落在双阳县杜家沟的吉林省卓耀研学基地。16:22到达,一下车,我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一个山沟里垒了几个坝子,积攒了几池浑浊的水,几只白鹅浮在池面,沟两旁是落叶松林。三层基地的大楼孤零零地矗立在山坡上,一片静寂。大概是太阳落山的缘故,四下撒目,到处都是嘿呦呦的。卓耀基地教官开始分房间,第一个就是读到我的名字和随我居住的15名学生的名字。我一听都是姜老师班的男孩子,心里乐了,姜老师能舍得让我带他的学生?打死我都不信。我心里有了底儿,高兴地招呼学生跟我走!一副认真负责的样子。进了宿舍看,室内卫生间,全是上下铺的,靠卫生间一侧有两张床,中间并排三张,墙边三张。孩子们选好了自己的床位,我让大家先整理好自己的行李,枕套和被褥套都得自己动手。我做了示范,大家都套好了自己的行李。这时,姜老师找到我,说是通过教官把我安排到别的房间,他来带这些学生。好吧!我表示愿意成人之美。其实,这是我预料到的,让我带,我得有那个本事呀!
17:20,食堂开饭,在楼后的平房里,人多食堂小,只好分两拨吃,男生先吃。这回是用餐盘排队打饭菜,大米饭,四样菜,一个汤。6个服务员盛菜盛饭。有的孩子喜欢桌上的汤,一口气喝了四碗,有的孩子饿了,又打了第二次饭。孙校长依旧挨个同学叮嘱,要吃饱,这地方可没有卖东西的。18:10,女生开饭,几位女教师不满意基地开饭太晚,说女孩子们都饿了。我想,将来我们学校要接待外地研学营,一定要食堂够大,避免分批吃饭。小孩子有吃的,有等的,心里总是不舒服,担心好吃的让前一波人吃光了。
18:40,预定的篝火晚会开始了,只见基地大楼上打开了六盏探照灯,把广场照亮。西侧的舞台边音响电脑备齐,广场中央的铁桶里篝火通红,不时窜出红色的火星。激动的心情,同学们忘记了这里的偏僻,每人一个小塑料凳,闪出舞台围坐在篝火旁。第一个登台演唱的是两位中学女生,歌声回荡在幽谷中,显得格外嘹亮。19:21,小学出了两个节目都是集体表演,一是表演唱《听我说,谢谢你》,二是女生小合唱《外婆的澎湖湾》。看到小学表演的节目很精彩,一些中学生小声议论:一定是提前准备好的。是呀!我们出去研学,每个学生都代表学校,不管什么,都要提前准备。我想音乐教师平时就要排练几个像样的节目,学生队伍拉出来就能表演,演出来就能出彩,什么时候也要有拿手节目的准备。
小学生参加联欢就是图个热闹,中学生则不然,他们很重视在公众场合中的表现,“参与”“人脉”“捧场”这些词语都能在他们中间听到。甚至都能听到老师或同学议论“xxx同学的粉丝队伍越来越大”的说法。
两位教官在同学们热情的邀请下分别演唱了歌曲,他们的演唱功底很好,和学生的互动也很到位。看出他们,不惧场,应对自如,又不失热情的接待能力,我又自问:“将来的教师在这种场合里也能这样吗?” 中学生的精力旺盛,一首首歌曲,一片片呼声,经久不衰。小学老师看到孩子们都倦了,让他们悄悄地撤离篝火晚会现场,回到宿舍。中学生又持续了半小时,年龄的差异让中小学生有时玩不到一起,他们的兴趣点、关注点和耐力都不同。
和学生在一起住宿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睡在我上铺的小胖子总是弄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他可能怕影响我,就钻进了同学的被窝一起睡觉。闭了灯的寝室里不时传来孩子的声音:“你别老动弹,弄得好几张床都动!”“不是我。”陶德峰老师管理学生还是很有办法的,他让大家有了6小时的清静的睡眠环境,总算得到了休息。
研学日记(三)在卓耀
9月26日,星期六,天气:晴
早上6时,我们16人的寝室开始起床了。6:23,小学组的男生在卓耀广场上站队做太极操,女生先吃饭。早餐是馒头,茶蛋、甩袖汤和小咸菜。半小时后,男生就餐。 7:30,研学营实践活动开营,251名学生分成6个大队,小学是第五大队和第六大队,每个大队都有一名教官主持指导活动。六个大队交叉进行广场体育趣味游戏,射击,丛林对抗演习,射箭,活字印刷,环保知识等实践体验。
我跟随五大队拍摄广场趣味体育游戏。教官首先带领大家做身体关节活动操,预防学生在游戏中的肌肉拉伤。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做“接龙运水”游戏,二组做“摸石头过河”游戏。各组又分两个小队,产生竞赛组,以便刺激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培养团队精神。教官示范各游戏道具的使用,讲清游戏规则和获得优胜小队可以要求失败小队做一件事的权利。这些活动教程和四平研学基地的教程大同小异,都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预备活动。步骤:讲清规则,激发情绪→游戏指导→学生活动→选出优胜→奖励(失败队表演节目)→总结的活动流程。“为集体荣誉而努力”始终是实践活动的信念,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接龙运水”游戏是每个队员手持一个60厘米的塑料“水槽”,乒乓球是“水”,“水”源地离水桶有20米的距离。规则是:运“水”时手不能碰到“水”,必须通过“水槽”,中途失败,可以重新返回“水”源地继续。评价依据:看哪一队的“水”多。随队教师协助裁判。董兆荣和陶德峰老师喜欢这个游戏,和学生在一起玩得很高兴。
“摸石头过河”游戏是每人三块“石头”交替移动,使双脚不沾上“河水”,“河”宽10米,在规定时间里看哪队成功过“河”的人数定胜负。孩子们都玩得很嗨,广场上不时爆发出孩子们的欢笑声、加油声、呐喊声和“失败者”愉快的歌声……山沟里因为有了声音,才让人感到美丽生动。红叶渲染出热闹,树叶变黄的落叶松也显得妩媚妖娆。应了那句话,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六大队的孩子在卓耀一楼的走廊里射击。我是男人,我也爱枪。看到同学们射击,我的心里痒痒的。伺机跑到六队,插空儿拿起枪打了两枪,靶子倒了一次,再急忙跑到五大队拍照,心里还是老惦记六队的射击。我想,自己都喜欢这项体验,学生一定喜欢。我突然有了为每个学生拍一张射击照片的想法,撇下五队又回到六队,拍的照片好像没落下几个学生。男孩子拿枪俊朗威武,女孩子拿枪英姿飒爽,好一个成长经历的节点。等到五大队和六大队交换场地活动时,我始终盯在射击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我猜想,等20年之后,每个孩子都很看重这些教育痕迹。
射击体验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了和真枪模样差不多的电子仿真狙击枪,一切都带有巨大的刺激。教官耐心地指导每个孩子握枪姿势,射击要领。有个同学有射击天赋,上手很快,每人五发子弹,枪枪命中。教官高兴,奖励一发,又命中,再奖一发,又命中,真是神枪手。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孩子心里的高兴从眼神里洋溢出来。
9:11,五大队开始配备丛林作战演习的装备。防弹衣、电子反应帽子,冲锋枪……让学生体验到了现代军人的骄傲。刚参加完演习的中学生卸下装备,帮五大队的学生佩戴,并且一对一教会了每个孩子各种设备的使用要领。打开枪的启动按钮,可以在电子屏上显示战绩和战损的数据。蓝军和红军的指示灯分别是蓝色和红色,指示灯平时不亮,只有被对方击中头部时一闪一闪地亮,这时,要想复活必须找教官重新开启设备。唯一的弊病就是蓝军和红军迷彩服的颜色区分不大,很容易混淆敌我双方,好在一伙儿的互相打不着,没有误伤系统。教官告诉孩子们子弹配备是无限的,让这些跃跃欲试的“战士”们欢呼起来。
看到五大队的一身戎装和手里的武器,六大队的孩子期盼自己的荣光时刻。两队的活动场地都在山上,需要走500米的山路,大家单排鱼贯行走在蜿蜒的林中小路上。森林里最先出现的一块木牌上写着东北抗日联军十一路大军的领导人,人数和活动区域。我想离对抗演习基地和射箭靶场不远了,同学们也似乎闻到了硝烟味,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脚底生风,加快了行军速度。沿途的树干上不时出现东北抗日英雄的简介,马占山、杨靖宇、冯仲云、陈翰章、赵侗、赵尚志等。昨天在吉林博物馆介绍的英雄人物,今天在这里出现。更加刺激了每个孩子想体验的热情。五大队和六大队在“抗联救助所”的马棚处岔开,各自到不同的场地。我还是对丛林对抗演习感兴趣,随五大队来到“战场”。对抗演习作训教官早就等在那里,和带队教官一起把蓝军和红军“战士”分开。“战场”设在一个大沟蹚子里,旁边有许多小沟岔和巴山嘴子。蓝军防守,先进入阵地埋伏,红军从标有“东北抗日联军指挥部”的木刻楞的房子开始向蓝军的阵地发起冲锋。两军之间有许多用汽车外带堆成的掩体和天然大树掩体,双方战士只要隐蔽好自己,对方是打不到头部的电子反应设备的。
对抗演习开始,教官播放能渲染战争紧张气氛的音乐。红军队的战士们或一人掩护,几人依附大树和掩体交替冲锋。;或小分队迂回包抄。蓝军则蜷缩在工事掩体中伺机射击,双方谁也不敢冒然露头。不一会儿,僵持的局面撕开,红军分三路出击,中路佯攻,沟两边各有侧翼进攻的战士。两面包抄打乱了蓝军阵脚,一片混战,战斗结束。有的同学的设备显示:战损2,战绩20,这可能是个人成绩最好的了。至于哪方取胜可能统计起来很费劲儿,再说也没必要耽误那个时间。结果不重要,过程很投入和刺激就够了。
孙校长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套设备也参加了战斗,他可能也分不清是哪一伙儿的,猫在树后见人就开枪,扣动扳机时发出嗒嗒嗒的射击声让他找回了童年的快乐。杜继玲老师非让孙校长把设备给她,也体验一下战斗的快乐,在他们变换角色时,被几个荷枪实弹的特种兵围住,一阵儿不分青红皂白的扫射。刚戴上帽子,还没拿起枪的杜老师,帽子上就冒出了黄色的烟雾,“阵亡”的指示灯一闪一闪的。学生们一起喊:“老师挂了!”气得杜老师拿起枪扣动扳机,怎么打也没有“嗒嗒嗒”的声音。“不带这么赖的,还没准备好就开枪!”杜老师冲着分不清蓝军和红军的学生喊。大家一阵哄笑,都跑了。
9:45,五大队对抗演习结束。六大队也从射箭靶场来到射击场地的山门前,想必他们有急迫体验实战对抗的心情。有了作战经验的五大队队员,一边帮六队队员佩戴装备,一边涛涛不绝地向他们传授经验。摘下帽子的“女兵”满头大汗,刘海上的头发都打缕了,她们顾不得擦一下,喋喋不休地教新兵,一副小教官的模样。
我发现有一套多余的红军装备,把相机交给孙校长,赶紧穿戴好装备,对红军同学们说:“我是红军司令,听我指挥!”
六大队对抗实践演习开始了,我学五大队的进攻经验,让红军分成三路进攻。我在中路进攻,瞄准蓝军扣动扳机。可是,怎么打也没有射击的声音。我让教官看一看,是不是枪出现了故障,教官一看,乐了。你都没启动开关,怎么能打响?他用仪器重新为我启动设备。原来,我在拍摄时注意力都集中在捕捉孩子的眼神和表情上,虽然,教官在不同的场合讲过好几遍设备使用方法,我的关注点总不在这里,所以,等于没听。由此看出,学习者注意力不集中,教者的劳动都是无效的。
一会儿的功夫,红蓝军就处于混乱的焦灼战中了。我也浑身冒汗,眼镜上有了一层水蒸气,看不清对方。只见眼前人影绰绰,我一个劲儿地用枪突突。一个没注意,被几个蓝军指着我的脑袋射击。我的帽子上的红灯亮了,我被淘汰。看一下记录:战绩2,战损1。
孩子们不过瘾,申请教官再开一局。这回,我把装备给了孙校长,自己录像拍摄。开局没有2分钟,孙校长就让埋伏的蓝军“消灭了”。
我忽然想起射箭场还没留下过图片,就快步朝靶场走去。可惜了,靶场上体验刚刚结束,学生们正整队准备返回营地。趁着教官还没收起设备,刘丽萍老师让教官教她射箭,射中靶子,她很高兴。我也拿起弓箭,拉弓搭箭。教官说,我帮你照相。我把相机给他,连射五箭,三箭脱靶,二箭中。我发现射箭也有诀窍,拉满弓,瞄准靶心上方,防止力度不到脱靶,真是不经历不知道呀!后赶来的孙校长也射了几箭,好像一箭没中。猎奇心也是不分年龄的,不管多大的人,都有不泯灭的童心。
10:25,我们又回到卓耀大楼。孙业启老师在路上抓到了一只螳螂,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小生灵。常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今天见到活的了。细而硬的脖子顶着个三角脑袋,大长腿,一看就有力量,绿色的大肚皮像蝈蝈的肚皮。我急忙去找瓶子,想收了它。等我找来瓶子向孙老师索要。孙老师惋惜地说:“放了,你刚才也没说呀!”唉!又吃了短一句话的亏!
小学组的五大队和六大队交替在卓耀大楼三楼上课。一节是活字印刷体验,另一节是环境保护综合课堂,分别由两位女教官任教,据说两位女教官都是在校大学生到基地兼职。我看到这两位教师的年龄都不大,学生挨挨挤挤地坐满了屋子,讲台与课桌只有不到一米的距离。我想,将来我们接待研学者一定要教室够大,否则,夏天人多时会不舒服。
中午,第一波女生开饭已经是11:45,孩子们经过一上午紧锣密鼓的各种体验活动,又累又饿。食堂的伙食不错,四菜一汤,有三样带肉的。基地负责人带着自信问我:“伙食怎么样?”“不错,不错,谢谢师傅们!”我礼貌地回应着。看到女孩子们有的打一次饭不够,我猜想男孩子会吃得更多,我需要提醒他们一次打够饭,防止重新排队。我得空儿也先吃饱了,等轮到男孩子打饭时,我在旁边一个劲儿地唠叨:“一次打够!尽量别排第二次队。”还和食堂服务员说:“上午的体验太累了,孩子们都饿了,多给盛点儿饭!”大部分孩子都盛了两铲子饭,是平时的两倍,只有小胖子徐斌没听我的话,只打了一铲子饭。我巡视饭桌时发现这个孩子只吃饭没吃菜,就问:“你怎么不吃菜?”“我还要打饭,吃完饭再吃菜,那才过瘾。”
我看了一眼长长的打饭队伍,担心他重新排队,菜就凉了。“我去给你打饭!”我端起孩子的餐盘向后厨走去,征得食堂管理员同意,我又给他盛了两铲子大米饭。徐斌一股脑儿地全部“造”了。看他吃饭,我理解了“酣畅淋漓”的意境。吃饱了,他又开始贫嘴了“跟着老师就是爽!打饭能加塞。”“别胡说!我是到后厨打的,不是加塞,下不为例。”
后来,听食堂管理人员说,孩子们把食堂吃“干”了,基地工作人员吃饭时又重新做的饭。有个中学生对老师说,米饭没了,后来上的是馒头,他一气儿吃了八个。半拉小子,壳郎猪呀!这么大的体力消耗,指定能吃。如果孩子一次打不够饭,再打第二次,吃的更多。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说是从前有个地主挺抠儿,老是嫌干活的伙计吃得多,平时做饭总习惯欠那么一点儿。伙计们不满意。一日,他让下人往伙计干活的田地里送中午饭,领头的伙计看饭比平时还要少,很快吃没了。就告诉送饭的“回去告诉东家,吃不饱饭,伙计们干不动活儿,再做饭送来,才能干活!”送饭的下人禀报了东家。东家想:“这回我充一回大方的,多做饭,反正也吃了多半饱了,剩多了,我就有说辞了。”等饭的功夫,这些伙计又是摔跤又是翻跟头。饭来了,大家又吃,结果又是一点没剩下。领头的说:“告诉东家,以后再多做点,今天大伙就将就一次吧!没劲儿干活是一定的,不出活儿,不怨伙计!”
我想,假如我们接待研学者,一定告诉食堂服务员注意判断孩子的体能消耗,合理预测,防止饭菜不够或剩下。光盘行动一定要够而不剩,既能吃饱又不浪费才行。
12:59,学生们准备登车,突然有人提议留一张合影,得到众人响应。连基地人员在内,将近300人合影在我的相机里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小学组又和单独基地教官单独留影。 再见——卓耀!再见!——教官!
车队在清朗的秋日里,载着收获满满的孩子们穿过层林尽染的树林,驶过稻谷飘香的田野里。下了高速匝道,看到了抚松县城的万家灯火。我们乘坐的车在去往仙人桥方向的路口捎上了姜庆勇老师的爱人,她一上车就说:“你们总算安全回来了,这几天我们担心坏了,生怕有什么闪失。我婆婆有病都不敢告诉姜老师,怕他分心,不能全心全意地照顾学生。”多好的教师家属呀!她是真懂老师!真懂家长呀!
车队到仙人桥镇中心校的操场上已是18:10,早已等候在学校里的家长喜迎安全回家的孩子。带队老师集合各队孩子,清点人数、物品后确定无误,又检查车上是否有学生和物品再次确认后,向司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致谢!辛苦了!师傅!辛苦了!老师!返程注意安全!一路顺风! 老师们开始手递手向家长交接孩子了。有一个孩子家长没来,老师赶紧打电话催促,陪孩子在学校门卫等,直到亲手把孩子送到家长手里,老师们才安心地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有的老师回家后,饭都没吃倒头就睡,再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如释重负”的含义了。
学校为什么开展研学活动?教师为什么勇于承担责任?这其实就是仙人桥镇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放弃任何一次可能性的教育情怀。行不行,事上儿见。两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敢担当,能做事儿的人,这是孩子的幸福,教师的依靠。我之所以潜心笔耕也是出于对学校领导组织的这次研学敬佩,只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限,担心达不到表现效果,只能厚着脸皮写。
我认为:教育需要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说了不做等于没说;做了没说,相当于丢了一些可贵的东西;既做了也说了才可能圆满。这也是我啰里啰嗦写下这次研学日记的初衷,希望能给所有人一点儿教育启示和回忆这次不平凡经历的媒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