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周五,说点怀旧的话题。
怀旧,意味着时光的流逝与往事不在。很自然地就想到不久前,在曾奇峰老师的网络课上听到的他对于“精神分析”的理解,“精神分析被认为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用于纠正时间上的错误。”这个表述可以说是非常地精准。
几年前,学习婚姻家庭咨询实操课程与个人成长班时,经验丰富的主课老师说,在咨询实践中,她主要采用的工具就是“原生家庭理论”,通过家谱图来收集来访者信息,通过对18岁前主要抚养人的互动模式,来做婚恋的匹配,抽丝剥茧找到当前婚恋问题产生的根源。
在自己的咨询实操中,老师们说到的问题,也都在案例中深刻地体验到。很多很多婚姻、情感出现问题的人,尤其是女性,都在无意识地重复着父母的关系模式。这种时空错位,导致了当事人常常是“身在成年,心却在童年”,而不自知。活生生活成了父亲/母亲的翻版。
原生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子女就是复印件。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上,子女会很大概率地复制父母(直接抚养人)的互动模式。比如家暴(真性家暴/假性家暴),情感孤独症等等,有着代际传承的特征。
所以,无论引发来访者求助的应激事件是怎样的,来访者最初求助的动机如何,心理咨询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都是要回归到“我是谁”的问题。精神动力流派的咨询,做个三年五年的时长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如果来访者的问题发生在人格形成的早年,就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花费更长的时间去接纳、修订、重塑自我。
(二)
对于七零后,qq可以说记录了大部分的青春故事。
昨晚,几近凌晨时分,尚无睡意。(果真,人一到了晚上就容易变得更感性/直觉,更神神鬼鬼,尤其是女人)。也可能是,临近春节,因为疫情原因,今年又无法回老家过年,想到很多以前在家中的事,以及父母日渐衰老的身体与面容。
情绪一时变得很低落,还有些许自责、愧疚。在这种状态下,鬼使神差地登录了一个很久没有上线过的qq号,那里可以说记录着所有在疆时的记忆,以及青葱岁月。
没想到,一试密码就对,登录上了。那感觉有点恍如隔世,QQ的很多功能已经有些生疏,只能凭着直觉翻找,搜寻那些角落里隐约的记忆。在下拉好友菜单,分门别类的找到“驴友”那一栏。那些熟悉,或已经模糊了的名字,伴随而至的是或鲜活或模糊的面容。
随意地浏览,翻动自己或好友的说说以及相册,过往就这样不经意地再现,就似一只灵巧的小猫咪,无意间跳到钢琴键盘上,按到细碎的音符,不仅吓自己了一跳,也吓他人一跳。
生活本就是件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人生如棋局,聚散终有时。
小放,斯人已逝。只因车祸,年轻的面容,永远的定格在了2015年的那一天。虽然,谁人不会有这一刻?只是或早或迟。但现在回想起,那个面色黝黑,身形瘦屑,行动特别麻利的身影,在山间穿梭的放牧者,依然令人唏嘘、感慨。因为命运的无常,未了的心愿,未尽的责任,以及心爱的亲人……
窝窝,目前定居珠海。是自从认识以来,是大家都公认的才女,二十出头已经出了好几本书,也曾经是新丝路文学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是一个娇俏古灵精怪的女孩子。而如今更是成长为一个智慧的女性,儿女双全的她,浑身散发着红尘烟火气同时,依然有着酒肉串肠过的洒脱通透。
北狼,据说与老婆(名字已经一下子想不起来)定居在了云南,开了一家客栈,当起了逍遥的老板和老板娘。
阿震,据说定居武汉,有了儿子,正和老婆孩子热炕头。
依然留守在疆的老闻同志,虽然终于尘埃落定的结了婚,新娘据说也是户外的驴友(现在驴友一词似乎并不是个多么褒义个性的词),但岁月风尘不染文青本色,偶有感慨诗文见诸朋友圈和公众号。
北音、秋芷、蒹葭、冰河、水泡、入梦、踏雪、小羊 、戈壁滩、韩国妞、华子、虎哥、胖龙、巴尔达、妙可言…
那些青葱燃烧的岁月,年轻的我们,从此,只有传说,而无江湖。
有感于一个伴随了自己近20年的qq号。
与往事干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三)
腾讯的产品,不断地更新迭代。自从2015年,微信出现以来(去年又更新迭代出了视频号),QQ似乎在逐渐没落。但它一些不替代的功能,比如老友、相册、日志、甚至说说(这个功能也是后期才有的),已经像心灵的后花园一样,虽然有些或已经荒芜,但那些记忆却抹不去。
回溯过往,使我们的来时之路,尤有迹可寻。也才能有反思,自我觉察的可能。对自己而言,两个QQ号似乎象征着自己的人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水岭。也意味着30岁前的人生和之后的人生,已经在不经意间拐了弯。只是那时的自己并未意识到。
人生因为有复盘,才能有修正与精进,才能在迷茫与困顿中,看到前路。从而,才有可能真正的活在当下,享有当下。因为,不念过往(不活在悔恨、遗憾、内疚中),不惧未来(不活在对未知的恐惧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