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与人交谈又说多了…应当谨言慎行。
希望今后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哪些话说完没有大碍,哪些话说完会埋下隐患。
比如收入这事,说它干啥?
比如别人的生活,说它干啥?
这些事告诉别人,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目的和结果:大概就是证明自己在线上能挣到钱,以此证明自己今后还会成功,但别人看来意味复杂。会觉得是炫耀或者吹牛。
提及别人,这点真的应该改正。
无论是对其它朋友谈论另一个朋友,还是对家人,都不应该以别人的生活作为谈资。
没出事发现不了问题,但出事就晚了,所以必须要改!凡事有度!可以提及别人,但不要评价!不要评价!尤其不要有情绪或主观评价!
比如这个人xxxx,简单叙述事情可以(前提是不私密),不要再加以浓烈的个人评价,比如他真是傻了,太悲哀了,想不开…等等。
02)
继续分析一下。以上两种状况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刻刻,要改!从今天开始改!
不然很容易成为肤浅的人!
总觉得自己写东西的时候思想有深度,讲话则完全没有,应该是因为“太急了”。
写东西可以慢慢思考,有思考的过程,与人交流太急,急于讲一件事,急于证明自己,很容易把话脱口而出,却没想过对不对。
无论线上聊天还是线下聊天都是这样,很容易说出一些不合适很浮躁的话,过后再后悔。
具体怎么改呢?针对两个问题各自列一下:
1.线上的工作。
容易发生的场景是别人问起收入,问起如何赚钱,表现出有所质疑的行为时,我会出现应激反应(暂且这样称呼吧)。
应激反应:进一步讲述前景多美好,自己的收获,行业榜样收入多少,或她们的故事。
因为太想让别人了解自己,证明自己。
应该意识到,别人不会对你的过去感兴趣,即使有人会感兴趣,也不该本人亲自讲出来,他们更愿意拼凑或自己寻找,要想有内涵,必须收起这套反应,多听少说。
线上线下都这样,多听少说,少说少错,不是限制自己,而是一个必经的打造性格的过程。
2.别人的生活。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要搬给其他人听!无伤大雅的事可以,但私密或带主观评价的言论不要!
别人的生活,少说少问少管。
03)
差不多就是这些,一次小复盘。
慢慢改吧,如同思维逻辑、写作能力一样,外在的与人交流方式也可以改,可以变的更好。
后面也可以阅读相关书籍。
就酱,去睡会午觉啦,午安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