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老师讲了故事,起承转合的基本结构以及故事吸引人的秘密。
田老师在阅读时有一个四句话训练法,正是用来训练和学习找到故事的基本结构,这个方法就是每当看到一个结构完整的单一故事,都会用四句话归纳出来。
四句话正好是对应故事的起承转合,通常概莫例外。(没想到,和我之前拆解绘本的方法一样啊)
如果归纳不下来。可能你面对的是一个复合的故事,或者没有掌握方法。
举个例子,田耳老师的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
用四句话概括就是:
①于兴亮想把哑巴妹妹介绍给警察老黄,但哑巴已与钢渣相连。
② 钢渣为帮助困顿的哑巴以身犯险,抢车劫财,却意外将于兴亮杀害。
③ 老黄破案以后,钢渣请求老黄代赴大年三十与哑巴的约会。
④ 除夕夜,哑巴等待着钢渣到来,待人赴约的老黄徘徊在屋外,不知如何是好。
前面提到过《霸王别姬》,四句话也照样能够概括:
① 段小楼和程蝶衣,自小在戏班长大,相互照应,感情日益增进,最终导致唱旦角的程蝶衣以女人的心态爱上了段小楼。
② 段小楼娶妻,程蝶衣意欲夺回师兄。在动荡时局中,彼此的关系日益恶化。因爱生恨,终至结下杀妻之仇。
③ 历经变乱,渡尽劫波,一对师兄弟仍然得以相见。
④ 再次登台,重演霸王别姬,程蝶衣假戏真唱拔剑自刎,永别于段小楼。
只要是单一的故事,或者找准一个故事主线,四句话归纳下来不是问题。
据田老师的经验,要想坚持,必须得将这种方法形成习惯,有效的归纳自己看到的故事。
准确地将其归纳从中寻找到快乐。
如果不将其游戏化,从中得到快乐,总是行之不远。
所谓的天赋,无非是懂得如何将自己要干的事变得有趣,让工作变成游戏,让自己欲罢不能。
除此别无他法。至于要归纳多少篇故事为宜,我只能说多多益善,为节省时间。大部头的名著不必强啃,可以找些捷径。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过《外国文学作品提要》,厚厚四大本,每部名著的故事提炼成数千字篇幅。我们练习四句话整理故事梗概,这类书有极大的帮扶作用。
这种方法也许看似有些笨拙,其实也是走了捷径。
训练得法可以很快熟悉故事讲述的条条秘境,再说哪一门真正的技艺,缺少得了足够的时间的训练呢?
你还会发现,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以后,你的创作其实就是四句话,训练法的逆过程。
有了一个故事的基本构思,首先用四句话清晰的记录下来,再试试将四句话拓展成梗概。
梗概阶段可以反复修改成型,以后按自己需要创作成为相应的故事类型,至少在故事层面不会出现大的纰漏。
知道了故事的基本结构,除了用来分析别人的故事能否应用于自己的创作?
老师在这里举一个自己的实践案例。田老师有一篇短篇小说《金刚四拿》。
讲述乡村青年罗四拿,在现在凑不够人数抬棺的年代,怎么有效的组织了一次抬棺送葬的故事。
小说中的金刚。指的是农村在葬礼上抬棺的壮汉。
以前农村的丧葬是很隆重的,抬棺是八个人,号称八大金刚,由村里最强壮的汉子担任。
这个故事严格按照起承转合来编排。
起,就是主人公罗四拿打小的愿望,和别人不一样,就想让自己变得强壮,成为村里抬棺的金刚。
承,就是等罗斯拿长大有了力气,村里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再有人死凑不足,八个人抬棺。只能用拖拉机运走。
转,就是罗四拿实现不了理想,很苦闷。到处跟人说,人死被拖拉机拖走,没有尊严,不如以前有八大金刚抬棺体面。结果一个老者被罗四拿说动了,打算在过年时候死去,这样凑得足抬棺的人,可以让丧事体面一点。(但一个人若不是自杀,哪可能想哪时死就死。这个老人努力了以后,死的时间点不对。)过了元宵节,村里的青壮劳力又走空了,但人们都认为老人的死跟罗四拿有关。他有义务给予这老人抬棺的待遇。
你看故事的前三个部分。起于罗四拿想抬棺,承于等他成年抬棺这事儿本身没有了,转于罗四拿面临一个具体问题——一个老人的死被认为和他有关,他有义务解决。
故事讲到这里,碰到的这个问题非常具体。
故事要想完成,就成了罗四拿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不是一般的解决。
如果写罗四拿花钱雇来七个人,一块儿把棺材抬上山,所有读者看后都会骂,这还用得着你来写?
所以,故事的第四部分,合,老师这样处理:
罗四拿没有雇人,而是改良了抬棺的抬杠。
把八人抬棺,变成16人抬。人数增加,礼仪更隆重,于情理不违背。
重要的是,村里没有壮劳力,一般的劳力,两人顶一人,还是没问题的。
这故事完成的关键,其实是一道极简单的算术题:
1=2个二分之一,一个整劳力等于两个半劳力。
但我想到这个结尾,其实前后用了几年时间。
那几年里故事前面的部分就是素材题目,搁在电脑里面,我也曾想到别的解决方法,但最后都放弃了,直到这个想法,这个结尾出现。
我知道这个故事终于完成,一篇小说可以动笔了。
小说《金刚四拿》写出来入选当年各种排行榜,也获得了郁达夫小说奖。
在我看来,奖项首先是对这个故事完成度的肯定。我就是严格按照起承转合这步骤来完成,虽然有点笨,但心里非常明白,这么做是有效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总结一下,怎样用故事结构吸引读者?
一、故事的基本结构,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二、 构建故事逻辑,让读者主动思考。
三、创作者与读者是博弈关系结尾,一定要超出期待。
四、用四句话训练法找到故事的基本结构。
感悟:
泰戈尔曾说,最简单的音符,需要最刻苦的练习。
弹琴如此,绘画、书法、写作,亦复如是。其实,要想把任何一件事做到熟练甚至美好,都是需要刻苦的练习的。
老师在这段里讲到:
所谓的天赋,无非是懂得如何将自己要干的事变得有趣,让工作变成游戏,让自己欲罢不能。
除此,别无他法。因此,老师说要归纳小说起承转合的结构。
至于要归纳多少篇故事为宜,老师说多多益善。当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归纳《外国文学作品提要》,用四句话概括梗概。
老师说的这种方法,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们学语文,老师常常让我们练习总结段意,总结中心思想,然后把段意和中心思想抄写 到自己笔记本上。
这种方法,何尝不是一种刻意练习,通过这种练习,锻炼我们快速为文章分层,并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读写从来都是联动的。
没有阅读,就无法积累大量浪漫的感知,也就无法走向精确的、独立的创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