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过,转眼又到了对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无比重要的秋季校招的时节。
秋招的脚步随着各个互联网大厂愈演愈盛的抢人风潮变得逐渐急促和匆忙,本是九月份才开始的秋季校招,各个互联网大厂在六月份便匆匆开启了网申通道,将名义上的秋季校招变成了实质上的夏季校招。
说到校招,就不得不提到面试。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面试是一个让人格外恐惧的环节:需要在正襟危坐的面试官面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还得在电光火石之间,对其所提出的刁钻问题,思考出最为得体大方而又能表现自己的回答。
然而,对我自己来说,校招时期的面试不仅没有那么令人生畏,反倒让我激动不已。
说来惭愧,在我的童年时期中,虽然双亲健在,但父亲一直是一个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的的角色,它对我童年所施加的正面影响聊胜于无。因此,我的成长环境几乎可以说是与单亲家庭无异。在这样一个缺爱的环境下,我极少感受到什么是无条件的爱,父母对我的认可从来只与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和考试分数有关。在这样一种扭曲环境下长大的我,要比一般人愈加渴求在自己的人生中获得他人的肯定。
对于这样一个自己而言,面试环节显然是一个获得他人认可与赞许绝佳的机会。每次面试通过后的短信通知,都是一次对于自己的绝佳赞许,这些短信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你是优秀的,你身上有我们需要的闪光点,你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而面试安排纷至沓来的校招期间显然是一个满足自己这一病态需求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校招期间,我听从学校老师的指导,疯狂海投、四处面试(乃至“霸面”)。然而,和其他如此这般做法的同学们不同,我在乎的并非是进入这家公司工作,而是获得来自于面试官的肯定。每次只要是收到了面试通过的短信乃至于Offer,我都会异常高兴。“面试通过”给我带来的自我得到肯定的快感,甚至要高于和这一公司正式签约本身,仿佛这就是面试给我带来的唯一意义一般。
在大学四年期间,乃至于到此为止的我的整个人生期间,我从未真正考虑过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至始至终都只是为了获得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而生活。最终,我也为自己这病态的心理模式和应聘行为付出了代价:在这番病态式的应聘之路的尽头,我签约了一个自以为会获得来自于专业老师肯定的工作。在实际踏入工作后,我终于发现,遵循他人的意向而选择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忠,也是将自己亲手推进地狱之中的愚蠢行为。
在之后的数年之中,我不断地消化着这一行为模式的苦果,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游离不定,甚至于徘徊在死亡边缘,而我也这一过程中开始学着逐渐反思自己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看法。感谢佛恩的照耀以及生命中所遇到的善知识们的提点,最终,我在佛法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有幸听闻阿弥陀佛的净土宗教法后,我才终于知道:获取他人的认可和赞许绝对不应该作为我们人生的终极目的。
从一方面来说,他人对我们的肯定和赞许不会对于我们的解脱有着任何帮助。这些鲜花和赞美也许在我们处于人生低谷之时,能够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和支持,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只是加在我们心中不断焚烧的贪嗔痴之火之上的那两把干柴。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其实早已拥有来自于自身与阿弥陀佛的无条件的爱。无论我们贫穷还是富有,内向还是外向,感性还是理性,处于人生的低谷还是高峰,阿弥陀佛都在一直深深注视与爱抚着我们,等待着我们的觉醒。一旦了知了这一事实,我们便能够立刻接受到这一无条件的爱,也会马上明白,在这一世界上,没有什么来自于他人的认可和肯定是我们需要去主动争取的——当下的一切皆已圆满。
现在逐渐长大的80/90/00后们,似乎也和我一样,开始逐渐发现:自己主动放低姿态、委曲求全去获取他人的认可,是多么病态的一种行为。大家也开始觉察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对于这一行为模式的巨大塑造作用,而不尽圆满的原生家庭对我们所带来的最普遍影响,则是感知到自己“缺爱”。在知乎上,在“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一问题下,有着3000余条回答,总浏览数高达15000000次。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号召大家一起抨击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千万不要去怪罪自己的父母。毕竟,我们在地球上数十亿人中对于这独一无二的一对父母的选择,显然有着深层次的因果和业障的影响,一切一定都是最好的安排——试想,如果没有“缺爱”的家庭环境让我们早早感受到了世间冷暖和众生皆苦,我们又怎会如此迫不及待地投奔佛法的怀抱呢?
因此,对于这一“缺爱”症,在埋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之外,我们其实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边是:
切身感知到“每个众生都从来不缺爱”,因为我们有着阿弥陀佛的陪伴与支持。
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无条件的爱,我们便能够立马拥有这一温暖的爱意。
愿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众生,都能感知到自己所拥有的这温暖而又光明的无条件之爱,无须再在这娑婆世界之中寻找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南无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