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最大的谎言?
一时间各种回答,其中有一方高赞: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休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了你的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跑,怎么跑……
所以请别再整天嚎叫着什么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为家长首先自己要清楚你能给予孩子些什么?让她在哪里开跑?跑什么道?崎岖的荒野山路?蜿蜒的乡村小道?小县城的林荫绿道?还是一线大都市宽敞的康庄大道?
还记得去年北京18岁的文科状元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吗?“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的(孩子),衣食无忧,父母也还是知识分子,并且生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很多外地学生和农村孩子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这段话对我们家长来说是当头一棒,简单的说出来很多大人们不愿意接受的事实。我们习以为常的要求孩子努力,没有达到的期望目标想当然都是孩子的错。倾其所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悲的是你的目标也许只是人家的起点而已。就像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人家就住罗马城。你要是想这个世界应该人人平等,那就太天真了。
也许到这不少家长已经不愿意接着看下去,既然没有办法改变只能接受了吗?不!我写此文的目的不是消极的放弃,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的观点,孩子的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短期成效,是春风润物潜移默化。虽然做为家长的我们没有办法给孩子一线城市的户口,名校的学区房。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给予孩子积极的三观,优良品德。很是赞同老一辈说的关于孩子教育的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句话不是绝对的对,但是绝大多数是对。怎样的父母造就了怎样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能折射出父母的影子。如果家长热爱阅读,在父母潜移默化影响下孩子怎么可能不爱读书?如果家长性格开朗,生活中积极向上,孩子必定也是外向型的活泼可爱。如果家长对待事物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我想孩子必定也会有不屈不饶的探索精神。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起到决定性因素,所谓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也就是这个道理。首先家长自己要努力做好榜样,孩子们才能在积极,正面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长成你喜欢的样子。
请不要再让孩子承受家长们承受的压力,那也不公平。最后将纪伯伦的一首关于孩子的诗送给所有的家长们,希望在教育的路上尽量做到言传身教,这就是你给孩子们最完美的起跑线:
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确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确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确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确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都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它用尽力气向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孩子因你而来,不是为你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