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作者: 望穿一千秋水 | 来源:发表于2021-08-30 22:16 被阅读0次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看龙应台的书,犹如一场心灵的洗礼。很难想象一个在台湾任“文化部长”的女作家,本该犀利的文笔,却也写出了感悟性的人生之书。人生犹如暗夜行山路,我们都无法得知明天将会发生什么。每个人都会经历父母的失智、衰老、死亡,兄弟姐妹的互助,儿女的别离,朋友的牵挂,自己的成败得失,各种画面、各种镜头,龙应台娓娓道来,仿佛是在诉说别人的故事。

            从没有想到有什么东西能改变人的一生,唯一能做到的只怕是那一份责任。“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作为母亲,对于子女总是充满牵挂的,“一次都没有”表明了心底的失望,但这个无法改变的,孩子总会长大,他们有自己的梦需要去实现,又怎么能时常陪在父母的身边呢。龙应台的父亲是名货车司机,有一辆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在送龙应台去大学教书的情景大概能感动每个人,“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天下间的父母,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即使再卑微,也是深深爱着自己的子女的。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在人生中,我们踽踽独行,知道“不可爱”、“不光泽”、“不可念”、“不称意”在生命本质上的意义,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祈祷自己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吧,父母深深的爱并不能永远陪在我们身边,他们终将会有老去的一天,步履蹒跚的背影正如当初他们送别子女的那个不回头一样。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看龙应台的《目送》,仿佛是在欣赏电影,每一小章都是一个片段,字字铿镪有力,句句掷地有声。浮想起自己那十年寒窗的苦读,也是在父母的目送中离去,不曾回头,唯有那伴我行程的单车是至亲至爱的,唯有那风风雨雨的路途是刻骨铭心的。作客他乡象牙塔里求学的路异常寂寞,那种寂寞正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描写的一样,“一痕、一点、一芥“。不知别人是否有我一样的想法,读书时候总是厌恶学习,总以为学校里学到的到了社会上一无是处,社会上需要用到的学校里根本学不到,多年后我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学校里学到的是基础,是最基本的东西,没有这些基本的东西,又怎么能学到社会上那些呢?私下里问过很多朋友,他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他们可比我“厉害”多了,至今在他乡顽强拼搏着,承受寂寞,不知倦鸟何时归。寂坐时,常想起曹操。他写《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此诗抒发了曹操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他显然不寂寞,他能东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诚然,我们如果有一天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是否还有年少时的满腔热情,但是我希望我以后一直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心底,使我的心境永远有一种萌芽的躁动,越来越强烈。

            浅读《目送》,所有只字片语串联成人们所有经历的事情,好的坏的都是风景,能留下的是记忆。

            深读《目送》,梨花带雨,为远去和逝去的种种情缘,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时光流逝,挽留不如珍惜,相见不如怀念。

            再读《目送》,遗憾和不舍都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宽容与生命融为一体。龙应台作为台湾的“外省人”,除了父母和亲生兄弟姐妹,没有其他的任何亲戚。从小求学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学毕业,远赴美国求学,并在国外多所大学任教,认真和坚持是她实现梦想的关键所在。龙应台相信鹰击长空的雄姿,给人以奋起搏击的勇气和力量。

            梦想犹如洛川神女,云鬓花颜金步摇,我一步一步向她接近,像夸父逐日,只是她宛在水中央,时常淡淡回眸一笑,我始终相信我离梦想不会太远,需要的是龙应台一样的认真和坚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qa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