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作者:约翰·史崔勒基
出版社:天津人 民出版社
这是一本只有一百多页的小书,趁着餐后休息的时间就读完了。看作者约翰·史崔勒基的简介觉得他真是个挺有趣的人,工 商管理硕士学位,一直在企业工作。32岁那年,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花了9个月时间走过7万英里路程。返回美国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了这本自费出版的书,却没想到无心栽柳柳成荫,这本小书成了畅销书,还被翻译成39种语言。
这本书据说被称为是“读完后辞职率很高”的书,或许是因为作者用一百多页和大家一起探讨了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还怕死亡吗?”“你满足吗?”如果生活与你来说有“裹挟”之感,趁着这个机会倒是能来个一连三问,找找答案,辞职倒是没啥必要,哈哈
如果撤去故事中的其他人物,这本小书更像是作者基于三个问题的自问自答。能感受到作者的纠结和迷茫,读的过程中也会映射自己的内心。其实,对于这三个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并无对错,做内心安 定的决定即可。
摘抄分享书中一些文字,或许能帮你找到答案:
很多人都觉得“挺好”。但有的人就是要寻找比“挺好”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更棒的生活。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时期面对那个问题。有的人在小时候就想清楚了,有的人长大一些才开始想,还有人终其一生都没想明白。
海龟从不与海浪相争,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我之所以无法追上它,就是因为我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一开始,我还能和海龟并驾齐驱,有时候还得放慢速度等等它。但是在反方向的海浪中,我越是用力向前游,就越是感到疲惫。等待海浪前进方向再次与我游泳方向相同时,我却没有足够的精力顺势向前了。
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 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对我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机会,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每一天,我都有 机会用行动回答菜单背面那个问题。我不需要等到“退休”。
为什么人们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每天都暴露在大量营销信息中,如果不谨慎点儿,我们肯定会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上。蕞后,我们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要不断去做事情去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想做的。
我们每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弥补心中因此产生的空虚,我们会买更多东西。我们希望广 告是真的,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是真的也好,希望那些商品能代替日常工作给我们带来满足感。但不幸的是,我们买的越多,要付的账就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时间工作,这样才能为一切买单。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并非发自内心,所以投入工作的时间越多,我们就会产生越多不满,因为我们留给真想做的事的时间更少了。
转变心态的要点在于,你要清楚,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 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 满无关。
如果你已经做成想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那就没理由害怕失去做这些事的机会。
在生活中,只有你真的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因为其他人或事事物对自己命运的掌控。要积及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然就只能被动接受安排。
自己的答案,全世界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决定。所以很多人都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选择独处。
没有统一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但可以试试看找一个地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
生活本来就很精彩。只不过有人没发现自己是作者,没发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