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喜欢读电子版的书籍了。
因为我发现了一个纸质书没法做到的事,大部分平台的电子版书籍可以一边读原文一边看读友们的评论。
好多读友的评论水平很高的,有些原文我可能扫一眼就过去了,可是看了评价后才知道,原来文章里还有隐藏的彩蛋。
比如,汪曾祺的这本《生活是很好玩的》,里面提到养水仙得会“刻”,但画家画水仙还是画完整的球茎,极少画刻过的,因为刻过的水仙虽然花开的美,但是形态入画不好看。
若我读的是纸质版,上面关于养水仙的这段,读过后,会自动进入下一段,最大可能性是当时对“刻”字有些疑惑,可读过后很快就忘记了。
可是电子书不一样,有疑惑就顺手打开评论区,去看看读友怎么说。别说,还真有认真的读友科普了“刻水仙”,就连去哪找资料都提供了。
寻着热心读友提供的线索,找了视频来看,这回彻底明白汪老笔下的刻水仙是什么样子,还顺便学习了怎样雕刻水仙花,哈,过年的时候可以买水仙花球,在家人面前秀一小手了。
有的评论是读书读到好处,读友们的情绪表达,比如这一段
“在安徽黟县参观古民居,几乎家家都有两三丛天竹。有一家有一棵天竹,结了那么多果子,简直是岂有此理!”
一句”岂有此理”引出了评论区无数的哈哈大笑,读友们蓦然发现,原来汪老先生如此可爱。
下面的评论五花八门,比如:
”像极了我种不活花的样子,哈哈哈”
”哈哈哈哈感觉到了那种恨铁不成钢:怎么你就开的这么好,看看我家那是个啥,岂有此理!”
也有认真的读友写到:“看到这里特地停下来去搜索了天竹的图片来看哈哈”。
想想,若是没有评论区,当读到这一句时,有喜悦发不出来,只能自己偷着乐,该是多么无趣的一件事。
汪曾祺的作品本就充满生活情趣,再加上这些评论,更是令人欢喜,这决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欢喜,而是读原文本有的一份欢喜,加上评论,变成一加一大于三,甚至四的欢喜了。
大概这是读书时的所思所想被充分表达出,能与人共享的喜悦吧。
如此读书,虽多耗些较长,不过能彼此交流心得,又增加奇怪的知识,真是其乐无穷。
![](https://img.haomeiwen.com/i8160911/26ce5159ab95461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