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找到了一篇老校友的文章,写为什么北京理工大学是全国第十所重点大学。)
今年(2000年)9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了60周年校庆。校庆当天由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北京市在该校正式签订三方决议,决定北京理工大学作为8+2(2所是北大清华目标是争创国际一流,另外8所的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之一,进入10所重点之一。具体计划上,教育部和主管上级国防科工委每年再增加一个亿的资金支持,北京市则无偿提供房山区的几千公顷土地帮助该校兴建容纳5万学生的本科教学城。在校庆大会上宣布后,参加校庆的100名大学校长中,被视为北理工竞争对手的某校校长很是吃醋,大发不满议论。
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为北京工业学院,前身的前身是1940年在延安创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李富春为第一任院长,徐特立为第二任院长。当时在艰苦条件下培养了大量军工技术人员,制造了枪榴弹等武器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期间,华北地区成为党中央后方,延安自然科学院迁入聂帅华北野战军保护下的晋察冀地区,改名为晋察冀专门学校,现任人大委员长的李鹏既是该校1945年化学专业的学生,解放战争期间该校毕业生大量送至苏联学习。
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杜甫川)1949年后,晋察冀专门学校迁至北京,占据原来中法大学的校址,并入原来中法大学的数理化三个系提高理论基础,同时把已经当时位于东北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兵专并入,充实了化工(火炸药)、机械(枪炮)、车辆(坦克)、仪器(指挥仪、雷达、光学仪器等)等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时,该校9系(航空系)和清华大学航空系被合并成立了北航,而该校被命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校址从中法大学的东皇城根迁到现在的校址白石桥路七号(友谊宾馆隔壁、农科院对面)。
东皇城根(原北平中法大学)校址北京工业学院时期培养了一批“太子党”,如叶帅家的叶选平、叶选宁、谭震林的儿子、洪学智的儿子、朱德的孙子等等,现任中组部部长曾庆红是该校1959年入学的自动控制系的学生。50年代航天部的技术人员大量出身于该校飞行器工程系(导弹系)。在兵器工业部也一直是所谓“老大”。中国第一个电视台(一频道)也是由该校建立的,比中央电视台(二频道)提前建成。
1965年,罗瑞卿大将(右二)和魏思文院长参加学院学生毕业典礼不过该校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文革后才开始对外开放,1983作为4所重点军工院校之一进入联合国备案的14所中国重点大学。1988年改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这次被中央定为“8+2”重点大学之一,不服气的学校不少,军工国防部门的重点大学中现在只有哈工大和北理工。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李鹏和曾庆红的原因,不过这只是猜测。据说中央一定要在十所大学中给军工学校留两个名额,否则对不起两弹一星等几十年军工实力的进步。北理工作为一个学科最齐全的军工院校,加上延安老八路的默默工作的工作作风,在和其他学校的竞争中被教育部和国防科工委看好。
这次参加校庆,感动并不是坐在主席台上的刘华清、陈至立、洪虎等人,而是白发苍苍的各届老校长和老教师表演的老歌曲,还是这些老歌曲能催人泪下,虽说声音不大,但比起赵忠祥、倪萍的主持表演和我并不认识据说是红得发紫的演员的干嚎更让人感到振奋。中国太需要这些默默无闻却勤奋工作的老师们了。
校庆中途,突然一阵骚动,原来是李鹏和曾庆红来了,因为主席台上正在演出,李鹏是站在台下向校友们讲话。李鹏的确老了,老人斑也很明显,人老了,话也慈祥多了。相比之下,曾庆红仍然是踌躇满志、血气方刚,还非要和母系的500名老师校友合影。
2008年李鹏亲笔题字的“延安精神,薪火相传”的大石刻矗立在学校中心花园重点大学学习优秀的学生大都出国了,剩下北理工的老师学生这些土八路、“土包子”,还在默默地学习工作,不过我喜欢这个学校的校风,只贡献不索取,像黄牛一样躬耕到死。
第十个是铜像,铜像是校园中耸立的徐特立老人像,他培养了毛泽东这个“土包子”,也继续培养着成千上万的“土包子”学生。
芳草翠柏簇拥的徐特立铜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