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一、你等了好久的公交车,在你终于耗尽了全部耐心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的、痛心地打上了一辆出租车时,然后隔着那清晰透亮的车窗,望见了那辆你曾等待“千年”的公交车,然后心中懊悔不已,就差那么一点点!
二、再或者,你又在寒风中等了一辆好久没来的公交车,此时你安慰自己说“它总归会来的,要有耐心,再坚持一下吧。”然后在你近乎绝望的时候,那辆你期待的公交车如天使一般向你驶来,你长舒一口气:感谢没有放弃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在追逐人生目标的路上,就像等待一辆公交车一样:不确定它什么时候会来。有的人顺其自然,只是静静等待;有的人焦躁不安,总是在抱怨;还有的人随时可能放弃,去寻另一种交通工具。
前两者虽然心态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他们都选择等待,但都同时控制不了公交车到来的时间。而选择放弃的后者,往往是一切从头再来,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不说,打了个车,花了更多的钱财,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却也是未知的。
而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交车的行程轨迹已可以通过软件检测,网约车预计到达的时间也有了预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等一辆车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情况,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让我想到了提前预判、打好提前量的生活方式。我们有时候羡慕一个人人生总是那么走运、顺风顺水,就算遇到一些挫折磨难,也能很好的去面对解决,看到他们一脸自信、淡然的表情,不禁怀疑自己,是自己的运气不佳,还是能力不及人?
其实,大多时候,人家是在你没看的地方暗自做了许多事情,提前为自己铺好了路、防患于未然。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又“预判”,那不是一种“神助”,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通过可以利用的参考资料、通过他人的经验来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虽然没有人能做到万无一失,但是就是有人能做到比你“心中有数”。
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很多人都开上了私家车,乘坐公交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还有许多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出门就打车,绝不考虑坐公交车或地铁了。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回家,父亲与我打车回家,也许是因为父亲与司机年龄相仿,又相谈甚欢,那司机便开始敞开了与父亲讲起了许多关于打车的一些内幕。现在很多地方还存在出租车不打表,任凭司机随意要价的情况。据那司机说,干他们这一行的,大多都偏爱拉一些年纪较轻的人,特别是学生或者刚步入社会不久的那些人。这类人群大多都是你要多少,他们就给多少。有的是不懂这里的行情,也不知道该给多少,要不就是好面子,不好意思讲价,还有一种就是压根不在乎价钱。
而对于一些中年人,那些司机就少要一些,因为他们知道人家心里都有数,你要多了,反而显得不实在,人家就去“另请高明”了。而一旦遇到那些穿着不济,年纪偏大的老年人,一看就没什么钱财的那种,他们是不乐意拉客的。
公交车与出租车各有各的好。出租车方便、快捷,但是费用较贵。有的人喜欢安静,喜欢坐出租车的“专有”性,而有的人不怕热闹,见到了人群反而高兴。如果遇到一个写小说的,也许还能从这人群中寻到意想不到的灵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