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愿你慢慢长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44695/70ce26abb5a9b20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44695/b446def2449607d0.jpg)
1924年梁思成赴美留学,学习了3年后,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他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画图绘制,担心自己会成为一个画匠,不符自己当年的理想。
梁启超回信说:“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唯如此,将来回到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须补学……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结果大家都知道,听从父教“莫问收获”的梁思成成了中国建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莫问收获的他反而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最早是曾国藩先生说的。很多人都以为曾国藩只要耕耘,不要收获,其实不然。曾国藩的意思是你耕耘就好了,不要去担心收获;只要耕耘,自然有一天你就会有收获。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在教育子女做事时,要让他们懂得,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父母需要思考的12个问题:
1、我的小孩,他的命运、未来、人生的幸福最终是建立在什么东西之上的?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2、所有的焦虑,来自比较。我可别再比了。
3、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天性。不要太紧张了。不要把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更不要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把人的恐惧,贪心,功利也传输给了她。
4、想过吗?有多少人在利用你的焦虑?我们的好多做法,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自我满足?我们是不是被早教培训市场利用了?为什么要按照别人的项目来规划自己的孩子?有些钱,不花就不花了,心不要不安。
5、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早晚我们都会知道,规划孩子。很多努力都是徒劳的。
6、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放手,让生命中保留一些不确定的东西,让孩子自己依靠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发现和寻找。也很好啊。
7、我们的言行,会感染到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
8、把“我这是为你好”从自己的字库里删除。
9、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接受这一点并不难。
10、认真听孩子说话,尊重她的选择,给她安全感和信任感。比报任何兴趣班重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她有长远的梦想和阶段实行计划。与其去跟别人比,不如跟过去的自己比。
11、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的孩子也将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12、教育就是做好自己。过好一家人的日子。
《愿你慢慢长大》精彩书摘
教育孩子分两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锻造优秀的品格为主,学习文化知识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父母进行分工,我主要负责 孩子性格、习惯、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孩子妈妈主要负责生活日常、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引导沟通。另外尽可能不让老人来带孩子、教育孩子,还有就是其中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另一方绝对不能插手,更不能去替孩子袒护,再一个,无论何时自始至终要提醒孩子安全第一!(这一点最重要!)
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好的。
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兴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真正的“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小孩一两岁的时候,脑子还不是很清楚,你让他决定是什么意思?他根本不知道做了决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承担不起结果。所以,“自由”和责任是一体的。他能负多大的责任,就能有多大的自由。
“望子成人”的含义里当然不能有丝毫的“养儿防老”,那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给你养老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义务,那就是长成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人,然后去好好体验他的人生。
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要当至少十八年演员。演员有两种:本色演员和演技派演员。如果你想让孩子和你一样有出息,你就当本色演员;如果你想让孩子比你有出息,你就当演技派演员。比如,你不爱看书,但是当孩子在场时,你也要像煞有介事地捧着一本书看,使孩子从小对读书产生崇拜心理——教育孩子的根本是身教。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你的孩子看。
网友评论